试卷编制的新要求编制试卷,需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题量及其分布(即每个章节各有多少问题,各占多少分);题型及搭配(每种题型有多少道题,在各章中是怎样分配的);难易及其层次(整个试卷的预计难度,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试题在卷面上的安排。一份好的试卷,无论它由何种题型所构成,除了每一试题都科学合理外,还应该具备下述条件,符合下列要求:一、突出课程标准的理念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为依据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范围是编制试题的依据,其中的“科学探究”与“学科知识”同等重要,都要进行考查。除信息题外,试题涉及的知识不应超出课程标准的规定。科学探究题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事实为依据,以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导向,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2.凸显三维目标的立体考查学科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题的编制也应该从这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以“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为基础、为主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试题是组成试卷的基本单位,试卷由若干试题组合而成,这些试题有考查知识与能力的,有考查过程与方法的,有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目标的试题其要求不同。(1)知识与技能。考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试题要创设新情境,不要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尤其不能把教材的文本当做试题的情境。同时要避免盲目拔高,强调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编制思想,发挥考试引导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同时要重视实践活动考查,评价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即强调考查学生对地理内容标准的掌握,运用知识分析、解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2)过程与方法。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核,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观察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操作以及交流和评估的能力等目标要求。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了解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编制时应重视关于发现与科学有关的开放性问题,侧重应用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体而言,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要做到:一是面要广,尽可能多方位地考查,有所侧重,不要集中在某种技能上,二是目标要明确,即学生解题时主要障碍在于是否具有某种过程技能,而知识不应该构成解题的主要困难;三是贴近学生生活,要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社会,使之体会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该目标考核要体现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反应水平层次,主要指让学生对于某问题或事件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是领悟水平层次,主要是在反应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的反应,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思维方式。因此,编制试题的着眼点应放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渗透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注重对地理现象和科学过程的探索,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在答题的过程中去感受、体会与领悟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3.重视能力素质的全面考查试卷的编制,要减少机械性记忆的试题,增加知识和技能应用的试题,体现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增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试题,增加对过程和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以及实验方法创新的试题,力争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1)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或问题解决等能力因素。要尽量少考或不考单纯的概念、法则及定律等再现性知识的记忆。因为这些知识的学习应当注重平时积累并结合有关实际背景与生活去思索认识,去理解或掌握。检测还要少考或不考繁杂的运算及纯技巧的计算。从某种意义上讲,繁杂或纯技巧的运算训练是长期以来应试教学的产物,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或适应未来生活并无太多的积极意义。相反,还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生学习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本着“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宗旨,要鼓励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