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2.探究计时的原理,探究除钟表等计时器还可以用其它的计时方法和工具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时间的单位,停表的使用难点:时间计量方法的探究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教学设计(引入)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文章《匆匆》中有段关于时间的描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过渡)从这几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主要在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并暗示我们不要虚度光阴。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板书1)第6节时间的测量(思考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我们通过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身边没有任何现代计时工具,我们该如何感知现在是什么时间呢?学生:总结:日升日落、月形变化、四季变化、枫叶红了、候鸟迁徙、电线杆影子变化、公鸡报晓等。(思考2)这些现象为什么可以用来计时?学生:总结:因为这些现象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蜡烛燃烧可否用来做计时工具?学生:不可,蜡烛燃烧受外界影响,如有风的时候蜡烛燃烧更快,若风太大则会熄灭。总结:因此,在自然界中,任何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板书2)一、测量时间的标准——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过渡)乘坐时空穿梭机,我们一起回到古代来认识几种古人用过的及时工具(板书3)1.古代计时工具——日晷、沙漏、铜漏壶(介绍)①在公元前1500年出现的日晷是人类最古老的计时工具。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也出现了日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flash1)②在公元前1400年,出现的漏壶(沙漏或者滴漏)是第一个摆脱天文现象的计时仪器③第三种各代计时工具为铜漏壶(思考3)前面我们介绍的几种古代计时工具和及时方法它们有什么缺点?学生:不够精确,只是粗略测量,误差较大…………(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小球的摆动与我们哪种计时工具相似?——摆钟除了摆钟外还有哪些现代计时工具?(介绍)常见的有钟、表,还有一种误差可小于百分之一的现代计时工具——原子钟(过渡)有那么多的计时工具和方法,那08年奥运会上又是用什么来倒计时呢?下面就请大家来看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倒计时(flash2)师:视频中出现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生:时间师:老师说过,数字要有意义就必须有什么?生:单位师:也就是时间也有单位(板书5)二、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常用单位:年、月、日、小时、分(从大到小依次)3.换算关系:一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秒=1000毫秒(练习)根据这些关系,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1年=365天,1天=24小时=1440分=86400秒1小时=3600秒,1秒=1000毫秒15分=900秒=0.25小时1800秒=30分=0.5小时(过渡)这是一张陈宅镇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从这张表中周到,我们这节课从10:00开始到10:40结束,中间经历了40分钟,10:00和10:40表示具体的某个时间点,而经历的40分钟表示一段时间,因此我们从中引出两个概念(板书6)三、时间的含义1.时刻:指瞬间时间中的某一点,表示的是——某一瞬间描述事件发生的前后次序,如10时00分、10时45分2.而像一类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表示时隔长短就成为时间间隔,表示的是——一段时间,描述事件发展持续的长短,如40分钟(板书7)四、测量工具1.测量时刻的工具主要是:钟表2.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主要是:钟、表、停表(过渡)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器是停表,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两种。带有刻度和指针的为机械停表,直接显示读数的则为电子停表,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板书8)机械停表的使用首先用手握紧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