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案(教师用)年级六年级单元第七单元主备人陆荫芝教师陆荫芝课型新授课时安排2课题21老人与海鸥授课教师陆荫芝授课班级六(1)授课时间2015、11、4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重点难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知识链接作者简介:鱼利明,男,1978年出生,本科,小教高级,现任新疆农业大学附小教研室主任,乌鲁木齐市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市职业大学特聘教师;自治区新课程讲师团讲师;《学周刊》及新疆科技出版社教辅材料编写者。追求清新、朴实的教学风格,曾荣获市、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享受政府津贴),“青年教师学术标兵”,“教育部课改实验优秀教师”等称号。自治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多思”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主持乌鲁木齐市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多次在教育部“送培进疆”新课程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中担任观摩课及讲座。环节内容二次备课复习旧知、巧创情境引疑激趣,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一)初识文本,感悟“词”境。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组,反复品味。撮起嘴炸了营应声而来翻飞盘旋抑扬顿挫连声鸣叫起起落落白色漩涡3.读了这两组词,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这两个画面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意想不到”?3.读了这两组词,说一说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这两个画面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意想不到”?(二)再识文本,引导质疑。1.浏览课文,提出问题。再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题预设归纳:老人究竟对海鸥做了什么?海鸥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寻常的举动?)2.初识海鸥行为的“意想不到”。部分精读,引领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自读课文、佳句,自主体会。)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想不到”默读勾画出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并尝试批注概括,围绕“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展开品悟交流。(一)预设一“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1.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2.理解“十多年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对海鸥奉献出无私的爱的“意想不到”。(二)预设二“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1.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你认为哪个词写得生动、传神?可以看出什么?2.创设情境朗读。3.理解海鸥居然和老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人“意想不到”。(三)预设三“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1.情境朗读,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就像“亲人”一样。2.理解在成千上万只海鸥中,老人居然能准确地“认出它们”,令人“意想不到”。(四)预设四“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你看他那小模样!啧啧……”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老人对海鸥的。(理解老人在谈海鸥时的幸福,对海鸥的牵挂。)2.指导读好拟声词“啧啧”。总结课文(收获与感悟)总结梳理,书写情感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就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他时常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里充满无限的企盼,海鸥也望着这位慈祥的“亲人”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课堂练习检测(依据学情确定写话内容)1.学生自由写话。2.交流。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老人的一生应该是的一生。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板书设计21老人与海鸥老人21老人与海鸥相伴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