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对大多数家长来说,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成为音乐家或专业的演奏人员,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学音乐呢?在幼年时学习音乐可以对孩子的一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吗?有的家长还会询问这样的问题,如果学习紧张以后,没有时间再摸琴了,演奏技巧不再象昔日那样娴熟了,我以前的几年功夫不是白花了吗?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有无数次学习的经历,但是同样的学习经历所培养出的能力、素质等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我要说,幼年时学习音乐对人生是否取得积极作用,关键是看你如何对待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过程所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修养、学习品质,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至胜法宝。常常听见学生或家长们议论学琴,交谈的语言往往也离不开某某几级了,我家孩子几级了,学了几年考了几级之类,我想这都是过份关注学习成绩的结果,一切都以“级”来论证学习效果是不够妥当的,即使同样的“级”水平也有很大的高下之分,我想咱们来多重视一些学习过程,多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品质,“级”就会轻轻松松随之而来。相反,如果过份重视学习结果,也就是暂时的学习成绩,而没有培养起相应的能力,随着程度的不断加深,学习就会变得步履维艰,越学越累,学习的乐趣也就越来越少,一旦碰到难关就会彻底崩溃,以至于不能将音乐学习进行到底。换言之,我们在学习学校里的文化知识时,一样难度不断加大,一样会越学越难,如果没有培养出的相应的能力、素质,总有一天要被学习的压力逼得无法喘息,那时候就不好如同音乐学习一般想放弃就放弃了。如果在孩子幼年时培养出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驾驭日益加深的文化课学习;如果在孩子幼年时培养出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使孩子在繁重的课业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那么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哪些道德修养和学习品质呢?培养伟大的人格魅力在音乐长海中,凡能称其为“大家”者,均为有伟大人格魅力的人,比如勤奋的巴赫,纯净的莫扎特,爱国的肖邦,或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能亲手演奏他们的作品,亲自感受作品中作曲家的性格与感情,对启发学生的人生有良好的作用。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有高雅的兴趣爱好,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想感受音乐的魅力就好比为了感觉炉火的热度一样,你必须去靠近它。音乐不会主动地来浸润你的身心,为了感觉音乐的美,你必须用心灵来聆听。想要在音乐里享受乐趣,你就必须了解它,懂得它。所以当然要经过一定的音乐训练才能够走进音乐殿堂。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孩子在小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对其生活倍加呵护,所以往往很难在生活中培养出责任感,孩子也不太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孩子们应该从小懂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报答。通过乐器的学习,孩子们应该从中学习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靠一点小聪明是根本就不可能控制自己的演奏达到完美的程度,相反,只要你花心思花功夫就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绩。家长在培养学生学习乐器的过程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以便让他们早日懂得其中的道理.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但凡在音乐上学有成就的人都及其追求完美,对自己的演奏不断地琢磨,不断地修改,直至达到最佳境界。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演奏乐器的同时培养孩子自己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并且约束自己加以执行。培养头脑眼睛耳朵手脚的协调能力乐器演奏是由头脑作总指挥,眼睛要把乐谱上的复杂记号输入大脑,再由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手、脚的动作作出指令,使手脚的动作协调完成,并且还得在节奏、速度的约束下进行。因此,乐器演奏对刺激大脑的分析指挥协调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培养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乐谱的记录形式是非常抽象的,而且一个记号就有可能牵扯到音高、节奏、强弱等方面,除了眼睛之外,耳朵也在不断监听自己发出的声音,所以经过乐器训练,可以培养出学生多种器官进行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学会忍耐和克己忍耐和克己是现在的孩子最最缺乏的品格,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乐器演奏,就需要小朋友做到在别人看电视做游戏的时候却能够忍耐和克己,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