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学案教学过程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2分钟)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请学生发表评论【一】:1.人格尊严不可辱(10分钟)☆学生阅读34-----35页的正文部分,体会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并完成下列任务:⑴什么是人格尊严权?案例【人跪狗事件】2011年1月9日中午,江苏省苏州市两名年轻男子驾驶着一辆面包车经过62幢楼前,碰巧一条宠物狗窜了出来被撞死。狗的主人情绪激动,要求两名男子立即赔偿5000元钱;如果没有钱,就给死狗跪上1小时赔罪。面包车上的两名男子选择下跪,一跪便是1小时。两男子下跪后,有好心居民上前劝阻,两名男子说“时间没到”,不肯起身。1个多小时后,狗的主人抱走了小狗尸体,两名男子被人扶起来,一言不发地离开。(你如何看待这件事?)⑵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根据以上知识点的理解,请同学们分析34页“小光的事例”,要结合35页的相关链接来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珍惜自己的名誉;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课前预习:⑴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⑵什么是名誉?良好名誉对个人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二】: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21分钟)☆、学生阅读35页“银行信用审查制度”的事例,想一想: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请同学们阅读35----3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任务⑴给名誉下个定义⑵良好名誉对个人有什么作用?☆、学生阅读36页的“大江的事例”和正文部分,想一想:§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该怎么办?§讨论37页的活动,你怎么看?§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侵害名誉的行为有什么危害?知识链接:古语有云“士可杀不可辱”,人格尊严不能简单解释为面子,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的奋斗精神。没有财富,可以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人格尊严,那就什么也没有了。越是处于困境,越要“挺起你的胸膛”,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学生阅读38页的第一段,找出并理解下列问题:(3)什么是名誉权?(4)维护名誉权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正文,完成下列任务:(5)侵犯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行为及危害分别是什么?§讨论“给小立起外号的事例”,说说自己的认识。(6)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样做?§讨论“小华的案例”,说说如果你是法官,会做出怎样的判决?【随堂反馈】(7分钟)1.某校八年级(2)班40元爱心捐款丢失后,班主任老师采用海选的方式,在班内发纸条,让学生写出偷钱人的姓名。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的投票,认定××同学为“小偷”。班主任老师的做法()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发扬了民主B.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严重触犯了国家的刑法C.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追回丢失的捐款D.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下列行为属于诽谤行为的有()A.公然谩骂他人B.捏造事实中伤他人C.大庭广众之下讽刺、挖苦他人D.往他人身上泼脏物3.一名妇女在某超市偷化妆品被超市保安抓获,并被挂上“我无耻,我是小偷”的牌子当街示众。超市让小偷挂牌示众的行为()A.正确,是维护超市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B.正确,这样才能达到“天下无贼”C.错误,涉嫌侮辱人格D.错误,因为小偷并不是罪犯4.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自己名誉的民族,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A.他人的高度评价B.个人的良好表现C.父母的社会地位D.个人的专业方向5.某校学生韦某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