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五大组成要素及特点研究某一要素的分布、发展变化,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绘制简单的关联示意图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列举实例说明新功能研究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各要素间的联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整体性的含义研究环境变迁,分析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能列举实例进行解读研究特殊环境特征,分析整体性整体性原理的指导意义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整体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含义、命名特点依据名称判断典型植被抓住区域自然景观特征,分析、判断陆地自然带分布陆地自然带的主要类型、分布绘制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联示意图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自然景观的演替特点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判断自然带类型及分布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理解自然景观的演替特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理解水热变化与海拔的关系剖析垂直带谱,判断垂直分异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简图示意垂直地域分异聚焦某种研究,判断垂直分异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的常见表现准确判断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特殊景观,分析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因素列举常见的非地带性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要素:气候、水文、生物、地貌、土壤。(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荒漠环境。(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①形成→→――→②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③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醒](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热状况地形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技法点拨]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三、非地带性现象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2.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