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VIP免费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1页
1/16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2页
2/16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_第3页
3/16
第32讲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知识框架即时巩固的入场劵考情分析引领考试的风向标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T4(孔子的思想)复习建议:1.学习儒家思想,要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评价,更要注意把握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2.注意区分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是本讲知识点的易错点3.热点联系:可与当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联系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考点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1.经济上:①________________,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的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的崛起4.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学在民间”派别与代表1.道家:春秋老子和战国庄子等2.儒家:春秋孔子与战国孟子、荀子等3.墨家:战国墨子等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等主张1.道家——老子(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要因循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才能逍遥自在,希望回到②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他进一步提出了“③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2)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是运动的,有无、祸福、难易、贵贱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儒家——孔子、孟子、荀子(1)孔子的思想a.核心是“④__________”,主张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宽容相待,“己所不欲,勿施与人”b.提出“礼”,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c.强调“为政以德”,注重教化;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d.首创私人讲学,主张“⑤_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2)孟子的思想a.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⑥__________b.进一步提出“⑦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c.主张“⑧__________”的伦理观点,并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扩充人的善性(3)荀子的思想a.在孔子“仁”的基础上,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要求“以德服人”b.提出了“⑨__________”的民主性观点c.提出了“⑩__________”的思想,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4.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点题训练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考点二董仲舒的主张1.董仲舒来源儒家为主,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著作《春秋繁露》特点神学化主张(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⑪____________”和“⑫______________”的主张(2)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⑬________”和“⑭________”(3)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地位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与影响措施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起用很多⑮__________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地方政府定期⑯__________教育(1)⑰__________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2)兴办⑱__________,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3)全国地方郡、县设立由⑲______垄断的各式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影响,(1)儒学大兴并开始处于⑳______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点题训练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唯心主义要点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比...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六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2讲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