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及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重点和难点1.起电的方法。2电荷守恒定律。三.自主学习1.电荷电荷守恒(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和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电荷的多少叫.(2)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起电.(3)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即起电、起电和带电.(4)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2.元电荷: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或者.3.电子的与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四.要点感悟1、知识点;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即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1)摩擦起电是由于相互摩擦的物体间的电子的得失而使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由于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硬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由于硬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2)感应起电是指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例如图所示,将导体A、B接触后去靠近带电体C,由于静电感应,导体A、B上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这时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则A和B两导体上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如图所示.(3)接触带电,指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跟另一个带电的金属导体接触后分开,而使不带电的导体带上电荷的方式.例如,将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跟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接触后分开,它们平分了原来的带电量而带上等量同种电荷.从物体带电的各种方式不难看出,它们都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物体的另一部分.2、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箔张角减小,则A.金属球可能不带电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思路分析]验电器的金箔之所以张开,是因为它们都带有正电荷,而同种电荷相排斥,张开角度的大小决定于两金箔带电荷的多少.如果A球带负电,靠近验电器的B球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金箔上的正电荷逐渐“上移”,从而使两金箔张角减小,选项B正确,同时否定选项C.如果A球不带电,在靠近B球时,发生静电感应现象使A1球上电荷重新分布,靠近B球的端面出现负的感应电荷,而背向B球的端面出现正的感应电荷.A球上的感应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因距离的不同而表现为吸引作用,从而使金箔张角减小,选项A正确,同时否定选项D.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两个知识点:(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静电感应现象.由(1)可直接判断带电体接近验电器时引起的张角变化;由(1)(2)两个知识点来解决中性导体接近带电的验电器时张角的变化,结论是两金箔张角减小.[答案]AB同学们再考虑当某带电导体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两金箔张角将如何变化?[答案]逐渐变大[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A和B接触,再将带负电的导体C移近导体A,然后把导体A、B分开,再移去C,则A.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B.导体A带正电,B带负电C.导体A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C得到负电荷D.导体A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的部分电子转移到导体A上,故A、B带等量异种电荷[答案]B五.反馈提升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不可能是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摩擦过程中硬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3.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靠近不带电的绝缘A绝缘金属导体,由于静电感应,导体C端出现了负电荷,可知带电小球A带电;用手接触一下导体的B端,导体将带电;用手接触一下导体的中部,导体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