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一、经济发展快1.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特别提醒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深度思考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哪些?提示(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2.经济发展成就(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2)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深度思考2】随着经济的发展,三次产业比重有何变化?提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深度思考3】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越高?提示不是。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三、问题与对策问题表现原因对策生态环境形势严峻①工业和生活污水、废气、垃圾、噪声、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②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①工业发展和人口激增;②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环境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①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地矛盾加剧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减少①土地开发过热;②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城镇规模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特别是土地和水资源的承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重复建设突出①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②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城镇规模要适度;搞好区域规划,加强分工与合作,促进珠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协调与发展【深度思考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提示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国的地位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知识拓展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模式推动力区位条件特点存在问题珠江三角洲模式对外开放、外企建立毗邻港澳,国家政策优惠外向型经济为主,城市化进程快遍地开花,城市间功能重复,协调性差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经济基础好,城市密集度高,交通发达生产要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依赖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城市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