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磁现象磁场考标要求备考指津1.了解磁体、磁性、磁化、磁极的概念。2.认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场的性质。本课时在中考中主要考查: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磁体的极性,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和理解,磁感线的画法及磁场的方向。题目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及作图题形式出现。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电磁现象和高科技的联系,如磁性炸弹、磁悬浮列车等将是考查的热点。考点梳理考点1磁现象(1)磁性:磁铁能够吸引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2)磁体:具有______的物体叫磁体。(3)磁极:磁体上______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______(也叫S极)一个是______(也叫N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______,异名磁极互相______。(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______的过程叫磁化。铁或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5)磁体的指向性:将可自由转动的永磁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总有一端指南、另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是磁体的______,指北的一端是磁体的______。考点2磁场(1)磁场: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______。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_____的作用。磁场是有方向的,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______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2)磁感线:磁场中实际并不存在一条条的线——______,它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线(就像光线一样);磁感线充满整个空间,是永远也不会相交的____曲线;磁体外部空间的磁感线总是从______出来,回到______;而磁体内部的磁感线则从______到______;磁感线的密疏程度表示磁场的______,某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3)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天然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称为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______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______附近。温馨提示(1)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假象的物理模型,它是依照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为一个个小磁针,在磁场里分布和排列的情形而画出的曲线。(2)磁感线是有方向的。在磁体周围,磁感线从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放在该点静止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3)磁感线不会相交。磁场中任意一点都只有一个确定的磁场方向。如果磁感线相交,那么交点处会出现两个或多个磁场方向。(4)磁感线不仅可以表示磁场的方向,还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磁感线疏的地方,磁场弱。磁极附近的磁感线较密,表示磁极附近的磁场较强。自主测试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B.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S极出发,回到N极C.小磁针的N极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南极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2.如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N”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重难突破1.如何正确理解磁场和磁感线【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磁场是由无数条磁感线组成的B.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从磁体N极出发,最后回到S极C.将条形磁铁分成若干段,每段磁体均有N、S极D.大头针被磁铁吸引的同时也被磁化成小磁体解析: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空间分布而引入的假想的曲线,故选项A错误;B选项符合磁感线的特点,所以选项B正确;将条形磁铁分成若干段后,每段都是一个磁体,每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故选项C正确;磁铁具有吸铁性,实际上吸铁的同时把物体磁化成一个磁体,它们的靠近端为异名磁极,故选项D正确。答案:A方法归纳磁体和被磁化的物体可以不接触,被磁化的物体成为一个新的磁体,它们的靠近端一定是异名磁极。2.认识“模型法”模型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用模型去代替客观原形,从表面看它有些失真,但它可以更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旧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过程。例如,研究磁场时建立的模型——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