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筑施工企业税收风险及应对策略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助力,我国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面临着的税收风险也增加。本文讨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五个基本风险和施工企业特别关注的风险,通过分析这些风险,主要是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税务部门层面和人才培养层面提出应对策略。关键词:一带一路;建筑企业;走出去;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在全面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模式下,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规避贸易摩擦为目标的企业在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益的国家获得先发优势。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且各国所得税等相关制度、与我国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税收征管制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市场化、法制化都不健全,加上“走出去”的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税收风险。一、“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基本税务风险一般来说“走出去”企业会面临东道国(国)、中介国和居民国(中国)三重的税收负担,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税收的重复征收风险。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由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税收制度不健全、税收制度各异,且我国与部分国家税收协定和目前“一带一路”发展比有些陈旧和滞后,可能导致重复征税。二是未充分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的风险。由于各种因素不能充分享受税收协定的优惠税率和税收抵免,导致企业多交税。三是并购海外企业的历史税收问题的风险。海外并购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若目标企业历史经营中存在税收问题而未在前期尽职调查中被发现,并购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将面临税收风险。四是税收歧视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等会使企业在部分国家的投资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税收歧视。二、”一带一路”走出去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一是全球?济曲折复苏,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后税收政策调整和美国今年掀起的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英国脱欧,局部地区的不稳定,地缘政治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合规经营风险、跨文化融合风险等增加了税务风险。二是发展基础设施仍然是全球振兴经济的重要解决方案,欧美面临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亚非拉基础设施需求旺盛。国际工程业务转型,进入以资本投入、工程建设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阶段,传统发展的模式已达到一个瓶颈。BoT、PPP项目模式将逐步在海外推广,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和所从事的项目周期长、规模大、领域广、工期紧、利润低,实施集政策、法律、融资、建设风险于一身,税收风险增加,税务筹划难度增大。三是税收优惠政策并不能完全覆盖“走出去”企业所从事的所有PPP项目。在我国的政策制度层面,尚未对PPP项目执行与管理出台完整的系统化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相关项目公司增值税适用税率问题。由于PPP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其可能同时包含融资、建设等服务或劳务等方面的内容,使公司在确定具体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出现困难,从而导致相关税负的不确定性增加。其次,项目公司是否可以享受相应的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问题。在我国相关税收政策中规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如公路、机场、桥梁、码头等运营给予“三年免、三年减半”税收优惠。而在“一带一路”的大部分项目属于基础设施运营项目,但由于其复杂性、综合性的性质导致相关部分收入的界定不清晰,因此难以纳入税收优惠范围。再者,项目公司对所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导致税收抵扣不确定。根据相关协议规定,相关项目的所有权不是项目公司,而是政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发票的取得与开具对象难以界定,导致是凭票抵扣或者计算抵扣时难以确定“能不能抵扣,抵扣多少”等问题。四是国际税务监管趋严,税务筹划与管理成本大幅提高。在2013年启动的BEPS行动计划中,我国作为合作伙伴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而参与其中相关活动。2015年10月G20领导人在安塔利亚峰会上批准的应对BEPS15项行动计划最终成果,让税务机关把目光再一次聚焦BEPS行动计划最终成果的转化问题上。为促进BEPS成果在中国的落实,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完善关联申报和同期资料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42号文)以及《关于明确国别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