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情回顾考纲展示命题趋向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7·江苏卷,25~26,28;2016·浙江卷,7~8;2016·北京卷,5~6;2016·海南卷,22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6.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7.数字地球的含义1.以世界或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或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差异。3.以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事件与有关影像为情境,考查“3S”技术及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016·浙江卷,2;2016·江苏卷,15~161.认识区域(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__指标__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特征①具有一定的__区位特征__,以及一定面积、形状和__边界__。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__过渡__性质,如干湿地区。②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相对一致__。③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__组成部分__,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__地理环境__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__30°N__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__温带季风__气候,大陆性稍强土地条件以__水稻土__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__石油__等矿产资源资源(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__畜牧__业农作物__水稻__、油菜、棉花__玉米__、春小麦、大豆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发达落后工业我国重要的__综合性__工业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成为重化工业基地建筑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墙体严实__厚重__,屋顶坡度__小__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2.位置特征描述的主要方面3.自然地理特征描述的主要要素4.人文地理特征描述的主要要素[例1](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B)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D)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A.渔业B.林业C.种植业D.牧业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第(2)题,思维过程:风沙满地跑→风力大,房子像碉堡→低矮、窗小,光长石头不长草→干旱→屋顶缓。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二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5)植被差异的形成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其成因因素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