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04)一、复习目标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理解)2、违法与犯罪(应用)二、复习导学(一)课前自学(读一读,夯实基础)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七下87—90)(1)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法律由;②法律靠;③法律对。(2)我国法律的作用:我国法律具有和作用。①法律具有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或处理;②法律具有作用:a、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b、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2、违法与犯罪(1)违法行为:①违法行为的含义:凡不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②违法行为的类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是行为。(2)犯罪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特征)。②是一种触犯的行为(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的必然结果)。(3)一般违法与犯罪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同点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民事违法行为民法民事责任较轻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行政制裁较轻刑事违法行为刑法刑事处罚严重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4)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②加强自我防范:A、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C、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二)提炼观点(背一背,掌握要领)核心观点关键句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2、违法与犯罪(1)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不做违法犯罪的事。(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三)现象链接(议一议,融会贯通)1、林某因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加重了食品安全犯罪刑罚。三、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5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周永康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由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表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B.不维护国家安全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C.法律由法院保证实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014年9月1日,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湖北省十堰市一小学竟发生家长闯入校园砍死3名学生和1名教师死亡的恶性事件。后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起凶杀案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犯罪嫌疑人陈某因女儿未完成暑期作业,老师没有让其及时入学,陈某一怒之下而心生报复。据此回答5~7题。【】2.陈某砍死3名学生和1名教师的行为是A.一种不良习气B.一般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3.陈某一怒之下致人伤亡说明了A.不良的情绪往往具有消极的影响B.我国的共同理想是构建和谐社会C.我们可通过调控情绪来改变态度D.违法犯罪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4.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法律相比较,两者的区别是A.前者由中学生制定或认可,后者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前者不具约束力,后者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前者只适用于中学生,后者则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D.违反前者不承担责任,违反后者则要受到法律制裁【】5.下列属于犯罪与一般违法区别的是A.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B.犯罪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C.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D.犯罪应受到法律的制裁【】6.2011年5月,犯罪嫌疑人石某因涉嫌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被公安机关依法抓获。这说明A.一般违法可能导致犯罪B.违法不一定是犯罪C.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