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主备人吴英祥教研组长审核教学处审批班级小组学生姓名课题第七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课时1课时目标要实现(三维)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2、春秋战国变法的目的。3、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重点要掌握铁器牛耕的历史意义和商鞅变法的作用。难点要攻克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学法指导学会如何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它的目的,达到目的则是成功的。知识链接立木取信:商鞅对秦孝公说:“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于是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仍旧没人敢去扛。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商鞅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此乃为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典故,成语“南门立木”和“徙木立信”就是从这里来的。五环相扣·轻松夺冠要求·方法一、自学指导:1、了解千耦其耘(阅读课本33页第一段黑字,从①时间、②工具、③含义去思考)2、铁器牛耕的使用(①根据课本33第二段黑字,找出铁制工具应用于农业的时间;②从课本33页第一段小字,划出牛耕使用的时间;③从课本33页最后一段黑字和34页第一段黑字,思考铁器牛耕使用的历史意义。)2、战国时期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阅读课本24页第二段黑字)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①阅读课本35页第二段,思考商鞅变法的目的;②阅读35页第四、五段黑字和36页一至四段黑字,列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③阅读课本36页最后一段,思考商鞅变法的作用/历史意义。)二、合作探究:商鞅变法是否成功?请说明理由(提示:评价历史事件是否成功,理由应从它的目的是否达到去思考,并说明达到目的的理由。)格式:是否成功:理由: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2、秦国变法后的状况:结论:答法:先回答是否成功,然后叙述理由,最终得出结论。三、拓展延伸:四、当堂检测:《金牌学案》26页1、4题;27页7、9题五、学后反思:铁器牛耕的作用: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