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学习目标1.列举明清加强专制统治及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2.概述中外友好交往和冲突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3.识记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及《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4.归纳列举明清时期在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5.重点:加强专制统治和边疆管辖的措施;中外交往冲突的基本史实;科技文化成就。预习导学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和边疆管辖的措施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明朝建立:1368年春,朱元璋(明太祖)在应天府称帝加强君权:在地方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六部地位;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大诰》;以八股取士,兴大狱;推行削藩政策;设立内阁;重用宦官边疆管辖蒙古:明成祖在斡难河大败瓦剌军,使其向明称臣纳贡,后又三次亲征漠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建造永宁寺,立碑两座清朝加强专制统治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后金改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加强君权:入关前,建立中央政权机构,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入关后,顺治帝设内阁和翰林院。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边疆管辖平定噶尔丹叛乱: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对抗清廷,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顺治帝确立达赖经过清廷册封的制度;雍正帝设立办事大臣;乾隆帝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和“金瓶掣签”制度统一新疆:乾隆帝平定准噶尔部并设立伊犁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土尔扈特回归:在渥巴锡率领下返回祖国,乾隆帝给予安置2.明清时期中外交往及冲突的基本史实(1)由开放到闭关①郑和下西洋: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②闭关政策:清初,厉行海禁,颁布迁海令,乾隆年间将通商口岸减为广州一处。严重损害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2)中外冲突①戚继光抗倭:他带领“戚家军”扫平了倭寇,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是一位民族英雄。②雅克萨之战: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③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民族英雄)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3.明清科技文化领域发展成就科技建筑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300多千米,被称为“万里长城”北京城:世界上最著名的、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群之一著作《本草纲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是一部药物学巨著《天工开物》:宋应星著,主要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文学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著,叙述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故事《水浒传》:施耐庵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西游记》:吴承恩著,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形象《红楼梦》:曹雪芹著,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艺术绘画明朝:有浙派、吴派清朝:清初的“四僧”;中期的“扬州八怪”戏曲明朝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探究问题一】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对内:①顺治和康熙分别赐予两位佛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确立了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②乾隆帝时,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③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④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2)对外:组织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遏制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探究问题二】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你从中得到的认识是什么?(1)影响:①积极方面,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对我国的侵略。②消极方面,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并不能扭转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