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3.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2.通过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教学准备】弹簧、弹簧测力计两个、力传感器、钩码、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实验导入拔河比赛是一项很有趣的娱乐活动,为探究双方作用力的情况,把两队运动员简化为两个人,一个高大强壮的男生与一个瘦小柔弱的女生。让他们各拿着一个完全相同的测力计对拉。将实验分成如下步骤并让学生仔细观察。1.让女生“主动”施力,两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何?2.让男生“主动”施力,两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又如何?3.让男生穿上溜冰鞋站在水泥地上,女生穿运动鞋与之对拉,在男生运动过程中,两弹簧秤的示数情况又有何特点?实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2.复习导入力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二、推进新课(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演示: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因而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产生形变。(课件展示)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两只小船。一只船上的人用船桨用力去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只小船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定情景:让学生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让他们体会有何感觉。教师设疑:1.以上情况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2.以上事例中,各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作用点位置有何特点?各是什么性质的力?3.各事例中,力的先后顺序有何特点?4.各事例中所涉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抵消?合作探究:1.对弹簧来说,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对手而言,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两船事例中,每个小船都可以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这取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同样,学生推桌子事例,桌子和学生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2.手对弹簧的作用力与弹簧对手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彼此作为对方的作用点。弹簧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弹簧的作用力都是由形变引起的,都是弹力。下两例与之相类似。3.以上事例,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无先后顺序。4.作用效果不能抵消。以上所举事例所涉及的力均为弹力。是否只有弹力才具有以上的特点呢?提示: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其实地球也在受到地面上物体的吸引,这种吸引力也是相互的。归纳结论: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性质相同。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关系: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得到的相关信息是: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一个定量的问题,而定量的问题只靠日常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实验演示: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可以看到两弹簧测力计指针同时移动。这说明弹簧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弹簧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F。F与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关系?它们受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做一做:先把一个力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在传感器的钩子上挂上钩码。钩子受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可由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