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习目标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学习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明确目标提前预习早有感知合作探究生生互动自主学习: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大杂居、小聚居B.小杂居、大聚居C.汉族在东、少数民族在西D.按民族划分居住区域2.右图主要体现了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地区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3.市级民族自治地方是A.自治区B.自治县C.自治州D.民族乡4.山东援藏好干部的杰出代表是A.焦裕禄B.雷锋C.王进喜D.孔繁森5.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A.商品粮基地B.橡胶基地C.棉花基地D.石油基地6.据右面的材料判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A.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B.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任一地方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王昭君。)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合作探究:一、民族区域实行的自治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由____个民族组成,各民族的关系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分布格局是以____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历史传统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请你以藏族、达斡尔族、傣族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藏族百万农奴翻了身,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2、指导学生说出当时为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名称。(克拉玛依油田、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教师归纳指出: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F.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趁热打铁巩固所学3、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4、根据“动脑筋”,从孔繁森的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