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目标1.知道宋朝建立及统一中原的史实,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诸多措施。2.通过北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及其表现,了解宋朝政权建立的特点,初步认识其对北宋政治、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教学重点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2.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及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史观。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个人复备知学一、目标展示揭示目标预学二、预习检查1.960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借口抗击契丹入侵,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该国号___,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979年,结束了____________的分裂局面。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维护______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____。但也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严重后果。4.北宋开启“___________”的风尚,把___________作为国策,___________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知识结构。互学三、合作探究1:汉初被夷灭三族的功臣韩信曾经感叹“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对比一下,“杯酒释兵权”与“兔死狗烹”的做法哟有什么区别?2:有人认为“重文轻武”的政策,在防止割据分裂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以文驭武,似狗捕鼠”,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节节败退。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导学四、总结点拨归纳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各抒己见措施军事(控制军权)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经济(集中财权)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政治(强化皇权)中央:分割相权地方:设置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文化(重文轻武)发展科举制度检学五、当堂反馈一、选择题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D.武将无能3.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二、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关于宋朝GDP的统计: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才追上宋代的水平。二是英国的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他认为:“在960~1280年间,尽管中国人口增加了8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以后一直到1820年都保持着此水平。欧洲在960~1280年间,人口增加了70%,人均国内总值则从400美元增至500美元,只增加了1/4。”也就是说,宋代的经济与生活水平,不但在纵向上优于其他时代,而且在横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不用简单的读书或背书的形式,通过当堂练习,内容更加清晰。学习比较拓展思维①状况:宋朝经济发展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向上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请回答:(1)读材料,说说宋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上积贫积弱的朝代,结合材料,说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启发:国家在实施大政方针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参考答案: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功的范例。原因: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课后作业背诵知识要点,并预习第6课伴你学第4课板书设计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一)宋朝的建立建立者:时间:定都:(二)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三)重文轻武的国策1.目的:2.政策:3.影响: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