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黄河颂课文教案(3篇)黄河颂课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培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3、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教学重点: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音频、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文字资料。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识作家作品(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入:“一把黄土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日,让我们倾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来感受黄河的气概。播放《黄河颂》(男声独唱)音频,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壮美的意境,然后谈谈对这首曲子的感受由此引入《黄河颂》歌词。1.老师板书题目:黄河颂(“颂”字加着重号)2.出示任务:(1)题目“颂”的含义是什么?(赞颂、歌颂)(2)听《黄河颂》的感受是什么?3.反馈指导:(1)指名回答,理解题目含义;全班齐读课题,在“颂”字上重读。(2)《黄河颂》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给人力量、催人奋进。过渡语:同学们,读了题目,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课文是赞颂黄河的诗歌;听了歌曲,从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概。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歌?它蕴含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着怎样的感情呢?信任我们只美美地读这首诗歌,就能知道了。(二)初识作家,了解作品1.出示任务:(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光未然、作品《黄河大合唱》及预习时查阅的背景。2.反馈指导:预设(PPT显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指导:(1)强调《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补充其它七个乐章;作者光未然、谱曲冼星海。(2)学生在补充时不能读资料,自己理解后介绍出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齐读课本“预习”部分,补充资料。二、美读诗歌,体味黄河气概(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1.出示任务:(1)老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2)听读时,在课文里把重字词圈画出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2.反馈指导:(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2)老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及释义(PPT显示):释义:狂澜:大波浪山巅:山顶培育:喂养滋长:生长(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4)全班齐读诗歌。(二)个人表情朗读,读出诗歌节奏1.导语: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比较准确,但是缺少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示任务:(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2)理解体会,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2.反馈指导:(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概。(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读得铿锵有力。(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