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标要求】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学习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学习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官逼民反”。第二部分为“揭竿起义”。第三部分为“楚汉之争”。一、官逼民反1.阅读教材,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材料三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根据三则材料概括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揭竿起义1.读图并回答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2.各抒己见假如没有这场大雨,你认为秦末农民战争还会不会爆发?为什么?3.畅所欲言有人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功不可没,是个伟人;也有人说,秦始皇穷奢极欲,统治暴虐是个暴君,你的观点是什么呢?4.强盛一时的秦王朝迅速灭亡,留给你怎样的启示?三、楚汉之争1阅读教材找出巨鹿之战的时间、双方、结果。2.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先后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自主构建】【直击中考】1.(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2.(2013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3.(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4.(2011·宿迁)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类似“焚书坑儒”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焚书“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如果我们重新查帐的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后果真算不得十分严重。——《“焚书坑儒”新说》(1)两则材料所说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当时统治者是谁?他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他“烧残书籍”的目的何在?(3)这次事件中在民间得以保留的书籍有哪些?(4)材料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什么局面?(5)两则材料中,对于此事有不同的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课后反思】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官逼民反1.略2.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严酷的刑法。一、揭竿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结果——失败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放抗残暴的统治。2.会。自己自圆其说。3.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4.启示: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三、楚汉之争1.略2.不一样。秦灭亡之前属于农民战争,秦亡后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直击中考1.A2.B3.C4.C5.(1)焚书坑儒。(2)秦始皇。李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3)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