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生活动总结思南县泥溪育才学校杨逸在我国农村社会进入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经调查,我校现有“留守学生”比例达全校学生总数的40%左右。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我校强力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程,以党员为主体,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对党员考核、班级管理、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之中,千方百计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确保了“留守学生”健康、活泼、茁壮地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责任到位为切实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正、副主任、党支部委员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政教处牵头,负责该项工作的具体布置、检查、督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学校拿出一定经费,结合党支部、政教处、团委和班级对这项的工作安排,组织开展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共同参与一是为了引起全体师生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学校特制了宣传牌、书写了宣传标语,分别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全体党员大会和“留守学生”座谈会,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做他们的校内家长,要求党员在活动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并将“留守学生”分配给党员教师进行帮扶,每人帮扶2-3位“留守学生”。二是通过家长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使“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通过师生、校内外联动,营造了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氛围,同时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狠抓落实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包括姓名、班级、父母和临时监护人联系电话、住址、成长记录等。帮扶人定期对他们的学习和思想道德表现作好记载和评价,以此作为以后工作开展的依据,对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表彰,对表现不佳者则作为下一个阶段的重点帮扶对象。2、明确帮扶责任制,以党员、行政、班主任为主体,将双亲都在外地的“留守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要求帮扶人在活动开展之初认真了解被帮扶人的情况并与其见一次面、谈一次心、与其监护人通一次电话,指导学生给家长写好一封亲情家书,帮助学生制定一份科学的学习计划。为强调责任心,还要签定一份“留守学生帮扶人承诺书”,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上当好“留守学生”的校内家长,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使他们能感受到亲情、健康成长。3、建立应急机制,如果“留守学生”在校内遇到突发事件,班主任及时通知学校,并在实施处理的同时,要求做到在30分钟内告知临时监护人,一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或经商的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4、积极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1)建立“留守学生”生日档案,校广播站开辟“生日点歌台”,为过生日的“留守学生”送去一份祝福。(2)设立一个“老师,我想对你说”的知心信箱,让学生的烦恼有地方倾诉,困难有地方寻求帮助。同时设立“答疑解惑帮困”小组,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心结和生活上的问题。(3)建立一个“留守学生”活动室—“温馨园”,内设宣传板报、图书角、谈心处,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在“温馨园”设立一部免费亲情热线电话,每天安排两个班的“留守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内与家长通话,交流情感,增添亲情,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父母、学会感恩。(4)每个班级都建立一个“留守学生”学习小组。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经常开展学习互助活动,小组内成员互留电话号码,以便遇到难题时可以互相帮助,在学习上给予直接帮助。(5)每名“留守学生”都有一名有责任心的党员结对帮扶。根据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帮扶人做到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在每次正式的考试后主动了解学生的考试情况,并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正确面对成绩或挫折,另外有的帮扶同志还给学生赠送了小礼物。帮扶人的活动都由学生进行记载和评议。(6)开展“手拉手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