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值得我们去思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有魅力的教育力量。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掌握相应的策略方法很重要。课标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和谐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好的教师、让学生愿意“信其道”的教师,在学生心中既有威信又有威严,如何建立这种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一般做法有:一、对待学生,要尊重、平等平等的爱,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对待学生首先要爱字当头,要尊重他们,不要讥讽。课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要给与一定的思考时间,引导和帮助他去思考,并及时鼓励和表扬。平等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如,在知识学习上,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情感关系上,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所感受到的情感体验以及他们的情感需要;在社会关系上,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言人、教育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平等的对话。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一是要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生生之间平等,教师就应该学会“倾听”;二要实现生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就要学会调控自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融洽交流的“场”,构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二、师生彼此理解,共同发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交往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慧生成的过程。要认识到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使学生分享相关的经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三、实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和谐统一教学目标是通过活动达成的,实效的教学有效促进师生的和谐关系建立,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丰富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交流互助、小组讨论、大组辩论、合作竞赛、合作探究,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执教或是情景表演。二是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通过教师富有创意的实践和探究,建构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交往的课堂情景,总之,我们必须重视师生交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师生交往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里特点,把握师生交往的规律性,从而有效地制定师生交往的策略,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