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编写者:陈家辉单位: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审稿者:单位:课题致女儿的信执教者陈家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积累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3.了解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4.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准确把握萌动的情感。学情分析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厌学情况很严重,学校教学实行“分层管理,因材施教”的原则,乡下普通班整体语文能力不是很强,学生心里对“爱情”这个话题很敏感很害羞,不敢大胆说出内心的想法,平时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教学重难点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法与学法多媒体展示为主,讲授法,点拨引导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听歌谈感受,音乐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播放《最烂漫的事》mkv。二、分析诗歌:什么是爱情?。三、引出课题,展示教学目标。四、题解:“致”就是给、写给的意思。“致女儿的信”表明文章体裁是书信,并交代了书信的阅读对象是女儿。五、写作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十四岁的女儿向他提出什么是爱情时,作为教育家的劳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而是通过书信方式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六、介绍作者: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教育学家。他强调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废。一生写的教育著作有40多种,600多篇论文。主要代表作有:《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把心灵献给儿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七、播放《致女儿的信》动漫朗诵.swf。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划出生字、难词和不好理解的句子。2、找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八、展示生字难词:忐忑tǎntè麦穗suì曙光shǔ伫立zhù一抔黄土póu怒不可遏è繁衍yǎn一幢zhuàng忐忑:心神不定。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宿愿:一向怀着的愿望。怒不可遏:愤怒得抑制不住。伫立:长时间站着。九、分别展示四幅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找出表现图画内容的文段并思考:1、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怎样叙述的?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十、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自由讨论:1、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读到哪三种东西?这三者有着怎样的联系?(明确: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勃然大怒、怒不可遏、思索着离去)2.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十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不只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性爱,而是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种崇高的精神需求。十二、思维拓展:你是如何理解爱情的?过早地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请你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十三、欣赏诗歌:致橡树教学效果检测与反馈、小结学生在mkv音乐、swf动漫朗诵的氛围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认真听老师讲解诗歌,在图片的提示下熟悉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中逐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蛮好。板书设计上帝看到的东西上帝的反应第一次爱情勃然大怒第二次爱情,忠诚怒不可遏第三次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思索着离去教学感悟或反思不敢放手给学生学习,以后要加强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