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习惯成自然。西方教育家说,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比教给他知识更重要。说法虽有不同,但强调的意思一样: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现代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务就是强化学生的习惯养成,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著名家庭教育家周天教授列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来阐述这个道理:一只蜜蜂在玻璃窗前嗡嗡直飞,想要飞出窗去,可它总是失败。这间屋子的大门是敞开的,如果蜜蜂改变方向,向大门飞去,那它可以很容易地离开这间屋子;但如果蜜蜂不改变方向,那它很有可能一辈子也飞不出去。这个例子说明,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改变方向,具体说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我们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自觉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持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们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协同努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就学生的学习而言,我们在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中可以有什么作为呢?一、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养成按计划学习、生活的好习惯计划是指导学习活动的具体文件。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活动就有了一定的秩序,学生就明确了每天每一个时段自己应该做什么,从而避免了盲目性。制定计划容易,严格执行计划很困难。计划的实施应该有家长的密切协作,学校和家庭协同管理。在学校,教师要每天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对坚持计划好的学生经常鼓励表扬,树立榜样和楷模,强化正效应;在家里,要求家长继续学校的教育,随时督促学生用计划来检视自己,自觉养成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做到持之以恒,学生做事具有了计划性和条理性,作息有规律,即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确立学习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目标而努力,养成百折不挠的好习惯目标是方向,目标是能量。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量,并引领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作为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制定切合实际(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千方百计完成目标。在学生迈向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毫无疑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引领他们战胜困难。在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养成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好习惯、好品格。三、教会学生预习的科学方法,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读、写、练是有效预习的三大法宝。“读”就是把学习材料通读一遍,“写”就是写下预习中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练”就是做课后的练习,检查预习的质量。预习的关键是要找准思维的断点,也就是预习不懂的地方。预习过程中要形成问题,“学贵有疑”。形成了问题,听课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门功课几分钟足矣。预习从开始的时候需要教师和家长手把手地教孩子,然后慢慢放手。教师也要养成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的习惯,教学时同样做到有的放矢。四、教会学生上课时做什么,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学生上课的总体要求是“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跟老师”指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教学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听课也要抓住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听课的思路要清晰。“抓重点”是要抓住公共重点和个性化的重点。公共重点是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个性化的重点是学生个体在预习中的思维断点。每当教师在讲解到自己思维的断点时,要打起百分百的精神,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和主张。“当堂懂”指要当堂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让知识的错误积累越来越多。每堂课老师讲解新课的时间一般不会超出30分钟,要教会学生做到思维有张有弛,力求弄懂新课的百分之八十。另外,还要告诫学生,你可以不喜欢某个老师,但绝不要不喜欢他教的课程,千万不能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