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竹乡之歌》教学设计灵宝市实验小学李阿妮灵宝市实验小学LingBaoShiShiYanXiaoXue构建欢乐和谐教育《竹乡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乡之歌》是一首热情赞美竹乡美景与生活的诗歌,它是为了配合学习竹字头而编写的,富有童趣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和背诵。本课学习的重点在于借助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竹字头,学会带有竹字头的字词;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纵向联系:一年级上册的《字与画》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汉字表意的特点;而本课的学习则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竹字头所包含的意义,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横向联系:本单元教材是在本册第4单元学习米字旁、禾字旁的基础上,根据汉字表意的特点,在学习木字旁、草字头的前提下,继续学习竹字头这个与植物相关的偏旁。【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学过看图认字、读拼音认字、听读认字等多种认字方法,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已经开始学习运用“汉之星”教学平台进行快速识字学词。在课堂上,我会注意引导孩子们继续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读文、学词、识字,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运用汉之星的查询功能、输入功能及词语跟随功能,在提高和激发学生运用“汉之星”的能力和兴趣的同时,使“汉之星”输入系统很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学目标】1、运用“汉之星”等识字方法练习独立识字,认字11个,写字7个,学习竹字头。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傣家人的生活。【教学重点】认字11个,写字7个,积累带有竹字头的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竹字头所包含的意义,体会汉字表意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变字小魔术。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看,这几个字宝宝你们认识吗?(齐读1遍)(课件出示带有草字头的字:萝蓝苗茼(草字头变色)这些字有什么特点?这些带有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它们的本领可大了,还会变魔术呢!看,(出示变成带有竹字头的字:箩篮笛筒)猜一猜这些字怎么读?(指名读1遍,有读不准的字,请汉之星来帮忙)小结:你们可真厉害,能根据字形猜出字的读音和意思,真棒!2、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猜一猜这些带有竹字头的字与什么有关?二、学写“竹”及竹字头。1、(平台出示“竹”字)那“竹”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平台演示字源、结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竹的演变)2、学习“竹”字。1)教写“竹”。接下来,我们一起学写竹,小小手指伸出来!(在田字格中教写)。先写竹叶一小撇,再写竹节一短横,竹干笔直竖有力,右边撇横高一些,最后一笔变竖钩。2)竹字的编码。(课件)运用汉之星输入时,左右结构的“竹”字既没有偏旁,左边和右边又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字,像这样的字应该怎样取码呢?(学生讨论)你们看,“竹”字仍然由三个码元组成。(出示课件)取第一笔(撇)的拼音首字母(p)为首码,取最后一笔(竖钩)的拼音首字母(s)为尾码,整个字(竹)的拼音首字母(z)为音码,所以,“竹”的输入编码是psz(板书)。3、学习竹字头。竹字头的演变及取码方法。1)竹字头的演变。调皮的“竹”字还会变形呢!你们看,(课件演示竹字头的演变过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交流)“竹”字作为部首出现时,下面的竖和竖钩会慢慢变短,最后变成了两个点,可以说“竹字做头竖变点”,只是这两点都不能挨住上面的撇和横。2)教写竹字头。好,拿出小铅笔在练习本上跟我学写竹字头,(师范写,学生跟写)运用汉之星输入时,竹字头应取编码z(板书)。三、揭示课题。这节课,(课件)就让我们跟随竹字一同走进西双版纳傣家人美丽的竹乡,一起去聆听美妙的《竹乡之歌》。四、自主读识:1、范读。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翻到85页。先来听听这首好听的儿歌,注意听你不认识的字怎样读,再听听老师是怎样读好这首儿歌的。左手压书,右手指字!2、练读。请大家自己练习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3、互读。请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五、教学带有竹字头的生字。1、圈字。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