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二、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一个玩偶、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游戏激趣(1)(课件出示照片)师:同学们,看,这张照片你们认识吗?这是哪个班呀?(2)(课件分别出示学生后面、侧面、正面照片)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猜猜这是谁?”生:猜测。(后让这个学生给大家演示一下他刚才站的姿势)2.揭示课题像刚才同学们对***同学进行认真、仔细的看,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观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创设儿童熟悉的猜一猜游戏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猜谜游戏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将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玩偶观察。(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玩偶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偶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玩偶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玩偶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玩偶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玩偶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玩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例1情境图1.情境模拟(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2.运用表象(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3.自主迁移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4.反思提升(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1.连一连(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