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中的语义重复现象辨析湖北钟祥市第一中学肖科见人们说话或者写文章,运用成语,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比照,则容易造成成语含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一般地,这是由于成语的某个成分和成语前后某个词语在含义上出现了重复。如:1、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正方兴未艾,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仍远未到位,二十国集团建章立制还有待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1月11日)2、可能不少投资者还记忆犹新,在2011年6月底,一些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诱人。(《重庆晚报》2011年08月31日)成语“方兴未艾”的含义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说“正方兴未艾”不通,“方”即“正”的意思。成语“记忆犹新”的含义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犹”是“还”的意思,因此不能说“还记忆犹新”。两个句子要想语义明确,删去成语前面的“正”和“还”即可。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劳苦大众民不聊生”、“”“许多莘莘学子”、“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好像如芒在背”等,之所以错误,都是因为句中其他词语和成语的某个成分的含义相同(“大众·民不聊生”、“许多·莘莘学子”、“笑·忍俊不禁”、好像·如芒在背),导致句义重复啰嗦。通过考察成语某个成分和其他词语的含义的方法来辨析成语和句义是否有重复比校简便,但成语的意义具有双层性,成语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单纯分析成语的字面义,常常会犯错。如:3、老城区改造市民期待已久,政策惠民,拆迁自然水到渠成。(《人民日报》2011年08月16日)从字面上看,成语“水到渠成”任何成分的含义都不和“自然”重复,说“自然水到渠成”并无不妥。但“水到渠成”的整体义是“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若在其前面再用“自然”,岂非多余?再如:4、佛山某陶瓷公司总经理潘某到银行准备提现存款时,竟发现有一百万元不翼而飞,原来是银行职员暗中移花接木,把他的存款转移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里。“移花接木”的字面义是“把带花的枝条嫁接在别的树木上”,并不和“暗中”重复,而且“暗中移花接木”似乎正能说明该银行职员做事的隐蔽性。但问题是,“移花接木”的整体义就是“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因而再用“暗中”自然就画蛇添足。所以,要正确判断成语的含义和句义是否有重复赘余,既要理解成语的字面义,更要把握成语的整体义。但即使全面把握了成语的含义,在辨析具体句子时,也绝非万无一失。如:5、这使市场对锂电池概念股的炒作再次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一些提前“潜伏”的资金和机构则趁机套现落袋为安。(《新闻实践》2011年08月24日)成语“登峰造极”的含义是“比喻到达顶峰”;字面上,“登”和“造”都有“到达”的意思。若仅从词(语)义的角度分析,很容易判定“到了登峰造极”是重复赘余。其实,这里词语“到”虽然在成语“登峰造极”之前,但其语义指向并非是“登峰造极”,而是后面的“地步”。从语法上看,“到”的宾语是“地步”,而不是“登峰造极”。因此,该句并没有出现重复赘余现象。可见,要准确判定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有重复赘余,还需分析词语的语义指向。总之,辨析成语的含义和句义是否有重复现象,不仅要考察词语的含义,还要分析句子中词语的语义指向。(邮编:431900电话:13972891482邮箱:ladn_ren75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