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被风刮跑以后》——教学设计灵武市六小胡久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3、体会课文三处“抢”字的含义,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几组相对的词语描写中,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美好品德。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几处“抢”字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谈话:(1、同学们,你的爷爷奶奶二十五年前月收入是多少?)一、创设情景,带生入境。1、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的钱撒落在地上,你会怎样做?你认为过路人会怎样做?(同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2、今天我们学习钱被风刮跑以后(板书课题生齐读)课文会写一件什么事,结果会怎样呢?(个人说后指名说)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2、同桌互读,帮助正音。3、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是否读的正确流利。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默读课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各部分列个小标题)(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在一个北风呼呼的日子里,过路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把被风刮跑的钱“抢”了回来,送还失主的故事。)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钱被风刮跑——路人抢钱——钱归原主)4、自由小声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1——2、3——4、5、6)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A、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都告诉我们什么了?B、指名回答。(交代了事情发展的时间:一月二十日;地点:长春市的一条大街上;人物:只顾低头骑车的“我”和一边走路一边低头数钱的老大爷;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即钱为什么会被风刮跑。)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可以找朋友读还可以同桌合作读)注意留心每一句话。(边读边再次理清课文条理)二、精读课文,深切感悟。(一)、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1、生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钱被风刮跑以后,行人、老大爷和“我”各有什么反应,画出相关的句子。)2、同桌交流。3、全班讨论。行人:A:指名读画出的写行人的句子,结合语境理解“不约而同”、“喧腾”的意思。〈师板书:行人:抢〉B、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行人的句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再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老大爷:A、指名读画出的描写老大爷反应的句子,结合语境理解“突如其来”、“焦急”的意思。“焦急”可以用换词的方式来理解(着急)〈师板书:老大爷:焦急〉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带上动作读,在读中体会老大爷焦急的心情。)我:A、指名读描写“我”的反应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B、想象“我”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名说)体会“我”歉疚、沉重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路上的行人不约而同地去抢钱,老大爷焦急不安,我歉疚地不知说什么好,那么事情的结果怎样呢?学了4、5、6自然段就知道了。(二)学习4、5、6自然段。1、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画出的词句。(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对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感悟路人的内心世界及精神风貌。〈师板书:还〉(生找出描写路人和老大爷的词语读一读)(1)、课件出示句子:“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老人肯定地说:“没错,从银行取出了一百二十五元,应该是二十五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体会老人为什么先“迟疑”,再“肯定”?(A、自由说B、指名说)从老大爷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体会老大爷的朴实、真诚。(2)、出示“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体会我的心情为什么由沉重一下子变得轻松了?(A、自由说B、指名说)(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互助的良好的社会风尚。)三、突破难点,品味课文内涵。(课件出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