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打造高效课堂“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关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是当前重视、强调自主学习、展示结果的理论依据。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金字塔如图如下: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不足50%的几种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学习或个人学习;而学习内容的留存率达到或者超过50%的几种学习方式,都是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一下。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地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学习是国外课堂的主旋律。我们的课堂,单向灌输是主流。我们印象中的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老师带张嘴,学生带双耳朵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上课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我们看到许多小学生的预习作业,非常莫名其妙。真正的预习是让孩子自己读书,第二天在课堂上应用。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大多时候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品德与社会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难辞其咎。其实一节课可贵的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应用,而是通过体验式的学习,给孩子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更容易激发起孩子们对那些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老师相当于利用短短的一堂课,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播下了知识的火种,相信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会利用各种方式,读书,看视频,网页浏览等等,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二:理论引领下的高效导学模式: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围绕高效课堂的目标,探索并推出了“金字塔理论指导下的六环节导学模式”。迎着课改的春风,我们踏上了“新课堂、新模式”的创建历程。回首课程改革几年的历程,泪水与欢笑同行。从蹒跚学步到阔步前行、从模式初探到“六环节导学”,梦想与现实,理性与激情,跌宕而缤纷地谱写着实验小学新课堂改革的乐章。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时,当新课堂改革已走进千万师生的真实生活时,当“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春风悄然吹起时,祁县实验小学已经开始了新课堂之道路的探索。改革之初,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颠覆。通过不断的学习杜郎口的小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王敏勤教授的新课堂五大方略、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理念等等,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新课堂的精髓是把学生真正当人看;新课堂的内涵是尊重;新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奠基。怎样才能打造高效的课堂模式?带着实践中的种种困惑,我们一次次的听取专家的讲座、召开教研会议讨论、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然后一节节的演示课、公开课的实践、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