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李清照作者作品简介词解诗词欣赏愁1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作者避乱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已53岁.那时词人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去世,自己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2武陵春,词牌名,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武陵渔人游历桃花源事,又名<<武林春>>或<<花想容>>.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理解词义:风吹花败,只有那尘土发出花的芳香.太阳升得很高,却懒得洗脸梳头.春去花来年年如此,而今人事却已变,什么事都不想去做,想要诉说心中的苦痛,(可语未出口)眼泪早已流满面.听说双溪的春景还很好,也打算驾轻舟去一游,只是怕双溪的小船,装不动我这内心浓重的哀愁.分析上片: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心情之凄苦.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具.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均有不同.三,四句紧承上文,具体写“日晚倦梳头”的缘由.但手法有变,由含而不露到坦陈胸臆.把南渡后的辛酸囊括其中.欲说无语,泪在语先,将满腹辛酸表现得异常细腻深刻而鲜明生动.下片进一步表现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己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稍似振作.然“闻说”,只从旁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照应了上片“风住”,“日晚”两句.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只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把自己在特殊环境下顷刻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意婉转,回肠荡气.分析下片: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总体把握,作品由景而情,从神态举止到内心波澜,写得既率真自然又跌宕起伏,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主题全解主题全解::“愁”句拓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之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虞美人>>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李清照<<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