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四川省安岳县驯龙中学魏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中小学校在学生管理上又面临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如何教育管理好这一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我校曾作了如下的一些尝试:现状摸底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小学,而“留守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2.96%。从其在校表现来看,这些学生的发展很不平衡,较之其他学生的问题要多些。上学期末,我们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理想、抱负、人生观、经济观等内容的问卷调查。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将学生分成“打工族”子女和非“打工族”子女两类,在不同场地作答,且答卷不署名结果发现,“留守学生”对学习目的、理想、人生价值等内容的明确度,要低于非“打工族”子女36.8个百分点,而持单纯追求经济收入或将来走一步看一步观点的“留守学生”,则高于非“打工族”子女28.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学校要教育、管理好这一特殊群体,确实需要进一步探讨。问题根源为了寻找原因,我们采用班主任相互交流、走出校门采访、走访学生家庭、跟学生本人谈心、召开法定监护人座谈会等方法进行调查。初步找到以下一些原因:1、家长认识有误区在外打工的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并不懂得教育。他们一方面对子女要求不严、百依百顺;另一方面又很少、甚至从不过问子女的在校表现,还美其名曰:孩子交给了学校,就由学校管理吧,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如此认识,根本谈不上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了。2、隔代亲情溺爱一般说来,“留守学生”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这些长辈们把小辈视为“小皇帝”、“小公主”,不仅让他们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同时还疏于管教,时常为孩子的不良行为护短,致使这些孩子不辨是非,不良行为日益强化。3、双休日管理失控双休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也为“天高皇帝远,两头无人管”的“留守学生”的成长留下了不良空间。由于父母管不着,手上又有钱,他们中的部分人便出入电子游戏室、逛商店、看录像,甚至和社会上游手好闲的坏人搅在一起,跟着干一些坏事,如抽烟、酗酒、赌博、打架、骂人、偷盗等。上一个学期,我校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在双休日跟着别人学偷车、赌博,有些初级中学还出现过男女同居的现象。4、经济条件优越相对而言,“留守学生”大都生活在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由于经济上宽裕,生活上无忧无虑,他们对自己的前途考虑较少,平日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又由于他们身上持有数量可观的钞票,消费起来常常毫无节制,并由此导致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如有些学生过生日能在饭店摆上几大桌,还有的同学花钱找人写作业等。第1页共2页5、骄娇二气突出骄娇二气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反映尤为突出。他们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生活上习惯懒散,追求舒适,表现得优人一等。而在学习上又往往怕吃苦,心理比较脆弱,遇到挫折时,承受力很差,往往表现出不寻常的脆弱,极易呈现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如严格生活管理:杜绝学生在校园内吃零食、不开生日宴会、不抽烟酗酒等;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注重传统美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还将继续大胆地探索这条道路,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尽一点绵薄之力。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