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踏雪寻梅》教学目标:1、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的意境。2、能在演唱中充分体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3、通过学唱歌曲,简单了解词曲作者、及歌曲的相关背景。教学重点: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教学难点:1、弱起拍处的演唱。2、跳跃记号的演唱。3、大跳音程的演唱。4、歌曲中力度的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想给同学们听一段大家很熟悉的音乐,看谁最先说出这首曲子的名字。(学生聆听《铃儿响叮当》伴奏音乐,举手抢答。)学生:《铃儿响叮当》。(学生回答时暂停音乐)教师:这位同学,反应真快。其他同学听出来了么?我们继续听听看。(继续播放,教师带领学生和着音乐演唱。音乐中叮叮当当的铃声是那么欢快、活跃。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段很短的音乐,我想考考同学们的音乐模仿能力,看看哪位能用嘴巴模仿这段声音。(播放《踏雪寻梅》中的铃声,学生模仿。)教师:这位同学听得很仔细,而且学得很像。让我们再来听一次。(再次播放,出示曲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曲谱。(出示曲谱,用稍慢的速度跟琴声视唱曲谱。引导学生注意曲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最后一小节的音准。)3550︳2550︳3550︳1110‖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教师:铃铛声清脆,悦耳,我们的演唱还不够跳跃?老师给它加上记号,请同学们再来唱一唱。(出示跳音记号,让学生说出记号的名字,再唱一唱。)教师:这叮叮当当的铃声来自哪里呢?学了今天的歌曲大家就明白了。二、歌词欣赏教师: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歌词。(教师配乐朗读歌词,并解释生词雪霁、坝桥。)教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吧!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骑驴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愉悦、悠闲、心旷神怡、怡然自得……教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老师来自江苏南京,梅花是我们南京的市花。(出示梅花的图片,视听结合配乐朗诵,营造情景)很多人都喜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一支支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它、赞美它,瞧,那骑驴的老者看着雪中的梅花好像在想些什么?咦!这位小朋友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来读这首《踏雪寻梅》。(学生齐读)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情韵共度好时光。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首词的作者——刘雪庵(介绍词作者刘雪庵)。后来,这首词由刘雪庵的老师黄自谱曲,我们再来来认识一下黄自(介绍词作者黄自)。教师:接下来老师就来我大家演唱这首由刘雪庵作词、黄自谱曲的《踏雪寻梅》。(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三、听音练习教师: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歌曲的曲谱中缺少音符,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回这几个音,我们来玩一个听音游戏——踏歌寻音:下面的旋律中缺少一个或两个音符,你能根据听到的旋律,从所给的八朵梅花中找出这些音符吗?(出示八朵梅花,唱音阶,构唱音程)教师:请同学们看红框的乐句,请仔细听。(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听辨。)35512︳30︳3()512︳30‖学生:这个音是“la”教师:恭喜你答对了,但是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学生:我是凭感觉,一下就听出来的。教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来听呢?学生:我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一二小节与三四小节其实中有这个音不同,它比原来的sol要高一点,所以它是la……我是通过后面的音符听出来的,它比后面的sol高一点……教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另外的两个音。035︳().7︱365︱51234︳55︳()32.1︳10︳(学生听辨,教师鼓励,并演唱曲谱,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注意乐句开始的弱拍演唱。)四、学唱歌曲教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很快就找出了这三个音符,有同学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发现了红色方框的乐句是基本相同的。那么,这首歌曲中还有相似的乐句吗?让我们跟着琴声,完整地唱一遍曲谱,并找一找。(学生用稍慢的速度,轻声演唱曲谱)学生:532.1︳10︳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让我们跟着琴声用lu完整地哼唱歌曲。(教师注意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