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谈课改学习之收获紫云完小贺爱菊2014年10月课改,课改”,国家喊了十几年,可见课改的重要性。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原先思考的“如何教”变为“教学生如何学”。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学校也在逐步进行课改。如“小组学习”,“随堂听课”,“互学互助”-------特别是在这一个月,学校组织老师们利用国庆假期间,去江英学校进行了学习交流。为了取经,尽管我晕车厉害,还是克服困难坚持去学习了。真不枉此行,让我受益匪浅。首先,我听了两堂语文课——四年级21班林中爽老师的《题西林壁》和五年级20班谌曼妮老师的《泊船瓜洲》。在这两堂课中,老师就是单纯的引导者,学习任务主要由小组共同完成。四年级林老师还稍微讲得多点,五年级谌曼妮老师一节课就一个导语,中间点拨了两次,其余时间就在观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况。然而,学生的表现相当精彩。从开始小组自主学习十分钟,接下来欲展准备五分钟,然后就是学习回报展出,这些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第一组是“春兰组”回报展出:他们主要是读,读出节奏和情感。主持人说出展出程序——读出节奏,对子组点评,三大PK赛(个人PK,小组PK,男女PK),齐读。他们每个都是小老师,引导学生读好古诗,从读中悟情感,非常棒。这中间对子组出现分歧了,“间”的读音有分歧,春兰组读一声,水仙组读四声。老师及时出来点拨读四声,是“间隔”的意思。接下来“夏荷组”解释古诗字义,“秋菊组”翻译全诗大意,“冬梅组”悟作者情感。这中间,老师强调“一水间”和“只隔”的意思,以及实际生活中“瓜洲”与“钟山”距离很远。这两地在诗人心中之所以近,是因为他人在瓜洲心已经回到了家乡钟山,从而体会诗人“归心似箭”的情感。最后就是学生自己读、背、消化。一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效果甚佳。然而,一个小组七八个人,有主持人、带读者、小老师、表演者等等,一个个都相当出色,不是一两天功夫能成的,这足可以看出他们平时的课改的扎实功夫。这让我惊叹!利用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我还参观了他们的教室布置。发现他们每个班都有班名,如20班是“百花园”。每个班分为几个小组,每个组有相应的组名,如20班的六个组分别是“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水仙”“蔷薇”组。不但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其他的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如背书、操心分评比、卫生等等,这样加剧了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增强了小组内部的凝聚力。然后,在两校交流的时间,我们分四个组进行讨论交流。我们提出了我们心中的疑惑,江英学校的老师代表一一解答,以达到学习交流的目的。如:1、课前任务的分工怎么进行?他们告诉我们抽签决定。2、“对子组”的意思及责任是什么?他们说是抽签时抽到相同任务的小组为对子组,起互助互学、互相点评的作用。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林中爽老师就将她课前准备的资料给我们传阅,让我们知道他们的“导学案”的内容和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双方就如一家人,没有芥蒂和隐瞒,一直在愉悦中度过。说实话,我在课改中,也在不断摸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培养得力的班干部,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是我一直没放松的事,也确实让孩子们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高,让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轻松很多。别看孩子们小,只要你相信他们,他们真的做的很棒。在课堂教学中,我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但我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不会做而耽误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因此,还是老师讲得多,只将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交小组完成。现在,通过在江英学校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小组建设有点留于形式,没有起到合作探究的作用。今后,在这方面,我值得好好改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把有深度的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摸索,在学习别人的优秀经念的同时,寻找与自己的班级实际相结合的课改方法,力求让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也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让我们师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