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稿塘西平薛乐群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下面我就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它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积累语言,仿写诗歌。(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生活、辨别方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爱大自然。2.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3.教学难点:向学生介绍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掌握自然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积极倡导合作方式。(说: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拓宽视野。三.说学法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课标的要求。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导读、问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赛读、比较读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美读。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初步的质疑和探索能力。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会出示一幅野外的风景图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小朋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你是画中的小朋友,在野外迷了路,你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讨论后,就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我们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找到正确的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后,然后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朗读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多种朗读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我会采取分组读、男女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提高理解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由于第三、四、五自然段的结构都与第二段相似,所以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我在给学生讲解了第二段课文后,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是个比喻句,太阳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后,我会创设情境,出示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三、四、五自然段,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加以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4)整体回顾,游戏巩固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的特点,在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前提下,我会及时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