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第二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备课组2014年6月1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8.31-9.5新生入学教育629.8-9.12散步、秋天的怀念539.15-9.19羚羊木雕、散文诗两首549.22-9.26《世说新语》两则、作文练习559.29-10.10我的老师、再塑生命5610.13-10.17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5710.20--10.24《论语》十二章、作文练习5810.27-10.31春、济南的冬天5911.3---11.7风雨(贾平凹)、秋天(何其芳)51011.10---11.14古代诗歌四首、作文练习1111.17-11.21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51211.24-11.28短文两篇(蝉贝壳)在山的那边51312.1-12.5虽有嘉肴、作文练习51412.8-12.12化石吟、看云识天气51512.15-12.19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51612.22-12.26河中石兽(纪昀)、作文练习51712.29-1.9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5181.12---1.16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四则、名著导读5191.19---1.23总复习5201.26—--1.30总复习、期末检测52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工作计划学生知识现状及分析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本学期讲授教材起讫章节和篇目)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过程与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时间教学内容1-16周单元课文教学10周左右期中考试16-20周总复习综合训练及期终考试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3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