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陈希希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三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2、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二、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这课文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而且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一年级的小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生活中,他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小动物,虽然他们在电视或书本中见过它们的样子,但对动物的爪(蹄)的不同形状还是很陌生的,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之间的联系更有一段距离,教师应利用百度搜索查创设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爪(蹄)的形状,了解有冬眠习性的动物。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还要有必要地进一步巩固。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教师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点:1、认识11个生字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教学核心任务:识字与写字四、教学方法1、运用图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观察、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3、以自主学习为主,将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能力相结合。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引入:圣诞节快到了,很多地方都下起了雪,让我们乘坐雪橇一起走进大雪纷飞的世界。(出示下雪的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下雪,如果温州也下雪,谁来喊喊这个好消息(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2、指名读,齐读(相机提示标点符号!)3、师:你们的热情换来了一些小动物,他们就是雪地里当小画家。(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为主题使学生产生了对本课探究的好奇心,同时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下雪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温州下雪了的假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下雪啦下雪啦,最后出示课题。这样就把课文内容从文中“跳”出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播放《雪地里的小画家》视频,学生观看【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用视频代替以往的读书,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接触课文,熟记课文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书中图片和拼音读准生字。3、圣诞老人送来了出示词语宝宝,(出示多媒体)指名认读4、小老师领读带拼音的词语。注意指导读准平舌音、翘舌音。5、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抽读。6、识记生字(1)“你们真能干!圣诞老人又送来了生字宝宝,指名读(2)齐读,(3)发现规律,提问:“用你的火眼金睛瞧一瞧,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指名交流,教师明确:后鼻音【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规律去认字识字,会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后鼻音,读出后鼻音。(4)游戏:找一找圣诞老人把一群生字宝宝送到我们班,一起把它找出来!(小组合作制作好生字卡片,并以小组形式认读词语)【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小组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制作生字卡片中就自己学会生字。并用游戏的形式更加调到学生积极性。6、巩固识字:拔萝卜,认读词语。三、学习课文1、让我们把词语宝宝送到课文中,齐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有哪些小画家。2、指名交流,明确:小狗、小鸭、小鸡和小马,这么多画家我们可以说是一(群)画家出示相应图片,贴在黑板上,并认读以上词语【设计意图】用形象的图片代替文字,学生会更加喜欢且乐于接受,让孩子和各种动物打打招呼们拉近了距离。自然对接下去的学习更有兴趣。3、找出画家所画的画(1)这些小画家的本领可高了,它们画的画可漂亮了,你知道它们画了什么吗?指名交流,教师明确:梅花、月牙、枫叶和竹叶(出示图片)认读以后也贴在黑板上(故意贴错位子)(2)让学生上来改正【设计意图】故意把小画家画的画位置贴错了,让学生去发现,让学生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