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热爱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数与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游戏:让学生参与,自己找到题目并给予解决,引出乘法运算。探究新知1、课件展示问题: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学生:第一个班级排成4行,每行9人,9×4=36(人)。教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分别叫什么?学生:等号左边的两个数(9和4)是乘数,等号右边的数(36)是积。教师:对了,在乘法算式中的两类数,这两类数的关系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其中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即: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倍数与因数板书在乘法算式中,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学生:第二个班级排成7行,每行5人,7×5=35(人)教师:你们能类似找到其中的倍数与因数关系吗?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在7×5=35中,35是7和5的倍数,7和5是35的因数。2、课件展示巩固练习:①根据算式说一说下面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25×3=7520×5=100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提问学生。②帮7找找它的倍数?你是如何找到的?714172577教师提示:找倍数就是找乘法算式中的积。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回答,并提问其判断依据。学生:7×1=7,7是7的倍数。7×2=14,14是7的倍数。7×11=77,77是7的倍数。板书依据:列乘法算式,找出乘数和积。教师:回答的很好,有同学可以说出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提问。学生:14÷7=2,能整除,所以14是7的倍数。17÷7=2……3,不能整除,所以17不是7的倍数。板书依据:列除法算式,一个数的倍数能将这个数整除,如果出现有余数的情况,这两个数就不能构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互动:找老师的小帮手(手中拿到的数字是3的倍数的同学就是老师的小帮手),从中选出三位小帮手,帮帮小兔子过河。小兔子将要如何过河呢?你能帮它找到路线吗?(学生连线)③课件展示算式0×3=00×10=00÷3=00÷10=0教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何发现?学生:零乘任意一个数都是零,零除以任何一个数也为零。补充:零不能做除数。教师点评:????????④课件展示数字01234……自然数板书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⑤课件展示问题:淘气去商店买水果,每千克梨4元,5千克多少元?学生:5×4=20(元)教师:回答的很好!刚学完这一课的淘气就说:“20是倍数,5和4是因数。”他讲的对吗?学生交流讨论后,老师提问。学生:可以,因为20是积,5和4是乘数。学生:不对,应该讲20是5和4的倍数,5和4是20的因数。师生互动:????????作业:课本P321、2、3、5板书设计倍数与因数一、在乘法算式中,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二、判断某个数倍数的依据:①列乘法算式,找出乘数和积。②列除法算式,一个数的倍数能将这个数整除,如果出现有余数的情况,这两个数就不能构成倍数与因数的关系。三、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在研究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时,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不能独立说谁是因数,谁就是倍数。举例:5×6=30,30是积,是5和6的倍数。可在30×2=60中30又充当了乘数的角色,是60的因数了。所以角色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不能独立说谁是因数,谁就是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