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盐田区外国语小学江先福备课一定要有预设,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把课堂上的每个环节设计好,然后在课堂上严格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步地执行下去,把学生牢牢控制在教师的预设之中,这样的课堂十分死板,没有活力,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教师是一名引导者,除了课前预设外,还应关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即使生成的东西打乱了原来的预设,我们也要灵活处理,而不是让自己被突然的生成而乱了阵脚,适当合理利用生成的东西,课堂会更精彩。好的课堂预设应是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也为课堂的生成创造出土壤和空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于发展。预设不能太死板,而是灵活多变的,当生成出现时,可以为预设更好的服务,或者能做出适当的调整。在教学认识负数这一章节时,情境导入是学生所熟悉的温度计,但温度计上有另一个单位“℉”,华氏度。预设中是有学生提出疑问,或者我向学生提问。课堂上果然有学生提问这是什么单位,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可惜没有学生认识,于是我作了简单介绍,因为这不是学习的重点。这时却有一个学生提问:“我们不是用℃作单位吗?为什么还要一个℉呢?”“我们国家不用℉,但别的国家可以用嘛,所以就有两个咯。”在我的示意下马上有一位同学作出了回答。这些都不是课堂的重点,对于这一偏离课堂预设的问题,在学生得到答复后就马上拉回课堂学习中,不能偏离课堂太远。而在学习到海拔也可以用到正和负的数表示时,有学生提出:“海平面就好像是0,海平面以上的就用正的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就用负的数表示,正的数要比0大,负的数要比0小。”当听到这,我愣了一下,这是在后面学习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后,预设让学生提问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怎么在这里就出现了呢。但我不能当没有听到,于是我对这位同学提出了表扬,观察问题很仔细,同时调整了课堂预设,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说说自己的理由。在引出正数、负数的定义后,这一结论得到了确认。预设和生成是相互依存在课堂教学当中的,预设当中会有生成,生成也离不开预设,只有在课前精心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设,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当生成出现时,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重组教学,精彩的生成将会让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