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科目化学任课教师李运班级高一4时间2011-1课题人教版化学1复习课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物质的通性来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3.通过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类比的方法总结物质的通性。2.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使学生建立起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广泛应用于今后的自主学习中。3.通过对同类物质性质的归纳,总结出通性,再利用通性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体会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4.通过相关习题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通过安排与他人合作完成布置的探究活动与任务,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3.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和难点重点: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通过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难点:1.利用通性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2.通过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教学方法综合启发式1教学用具电教设备:多媒体;学生实验用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设置问题情境进入课题[思考]将切开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出现以下现象,请你分析发生哪些变化?最终得到什么物质?展示实验图片[引入]从物质的分类入手说明分析物质化学反应的思路。本节课我们复习金属及其化合物。倾听,分析,回答。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是:Na→Na2O→NaOH→Na2CO3钠首先表面变暗转化为Na2O,由于Na2O与水结合的能力比与CO2结合的能力强,所以应生成NaOH,而不是Na2CO3,NaOH在空气中易潮解,潮解后的NaOH再吸收空气中的CO2最终形成白色Na2CO3粉末。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环节二:归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展示]学生以钠及其钠的化合物为例总结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及其特性。讨论总结归纳金属、金属氧化物(主要是碱性氧化物)、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盐的通性,并总结各种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此过程尽量地展现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评价,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形成正确的认识。环节三:知识运用[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2较多,复习时要善于总结归纳,并能从金属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提问]请同学们推断金属铜和FeSO4的化学性质。[展示实验图片]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分析可能的原因。[布置练习][讲解]HCl和各类物质反应,主要是考虑酸的通性。而浓硝酸则还要考虑其强氧化性。运用总结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分析,回答。观察实验,验证结论。讨论回答。培养学生从一般到个别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新教材理念即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应用已有化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环节四:巩固提升[提问]大家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总结:我们一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学习某一元素的相关知识?[提问]请同学们以铁及铁的化合物转化关系为例画出知识网络图。[展示]展示学生总结归纳的知讨论,回答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氢氧化物→盐讨论,画知识网络图。学生互评。建立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加深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运用。3识网络图。环节五:方法总结[提问]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思考讨论回答:从通性和氧化性、还原性来研究物质的性质: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类别所具有的通性预测某个具体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从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角度预测物质是否具有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