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摘要】:良好和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的积累。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在幼年时期着手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确,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习惯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慢慢的积累,而人们的许多习惯都是在幼年时期养成的。底年级学生注意力很不集中,思维能力欠佳,爱好动,爱做小动作,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具体的讲分不清好与坏、真与假、差与恶,因此,在儿童低年级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形成良好好思想品德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奠基的作用。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成长至关重要。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从思想教育入手。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做事只凭兴趣,不顾后果,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事该作,什么事不该做,因此我们要将育人与教书有机的结合,使培养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二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作业、书写工整的习惯。2、在生活中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起居、健康的卫生、科学的饮食、生活的节俭、衣着整洁的习惯。要求学生举止文明大方、言谈有理、有选择的交朋友。3、以品德课为载体,通过生活中的人与事、课本中的童话、小故事,喻以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浅显易懂。4、在思想上,教育学生爱父母,爱家乡,敬师长,爱学校守纪律,爱人民,爱祖国。二.营造轻松愉快温馨的学习环境古人有“昔孟母,择邻处”的典故,讲的是育人与环境的关系。孟母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她多次选择环境。所以我们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温馨的学生学习环境,使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有所成。教室的布置以小学生为本、将育人与求知结合起来。教室内悬挂国旗、张贴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办知识乐园专栏等,让学生体会到环境的轻松、愉快与温馨.校园布置应以文化建设为手段,体现校园文化育人作用,打造美丽校园环境,使校园成为培育学生审美观念、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圣地。利用走廊、板报、橱窗等场所,张贴科学家、学者治学教育名言,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身感做人的快乐。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抓起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从到校、学习、做人、卫生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1、从一日常规抓起,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坚持早操前的自学,文明用餐,按时上课,专心听讲,遵守学习纪律,课间组织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禁止玩危险游戏,行走在走廓、楼梯之间不拥挤碰撞。放学时站好路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秩序意识,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2、以身作则说话算数。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生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典范。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神圣的,教师在以身作则、说话算数。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可不听父母的话,但特别听教育的话,故作为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身为表帅。比如,要求学生早到校,坚持晨读,教师自己应先到校,陪学生晨读,这样学生想信你,同你谈心、交朋友,对你无话不说。当我来到教室看到地上有废纸,我弯腰捡起扔在垃圾箱中,桌子、窗台上有灰尘,我顺手拿起抹布抹干净,在我的影响下,同学们每人准备一块小抹布,随时抹灰尘,自己的小地盘保护的非常干净。教室窗明几净,桌凳干净整齐,摆放有方,这是“身教胜于言教”的之证。3、从小事抓起。“学校无小事,件件要认真”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不能小看每一件小事,比如二年级有个学生叫王某最近一段时间几次逃学,我几次同家长联系,才找到他本人,问清原因他为什么不爱上学,我没有批评他,而是从生活出发,从自己上拿出数十元钱,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