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雁群飞教学设计VIP免费

雁群飞教学设计_第1页
1/2
雁群飞教学设计_第2页
2/2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下册《雁群飞》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六乐句的抒情歌曲,旋律优美。第一、二乐句呈示主题,第三、四乐句强化主题,描写雁群团结一致,一齐前飞的状态。第五、六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了第一二乐句,但寓意行到了升华,歌词赞美了少年儿童友爱团结,亲如兄弟的美好情谊。设计思路: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嗓音自然天成、形体灵巧、表现欲强想把速度稍慢、要求柔美演唱的本曲掌握、表现好,可多用听唱、模唱法,并注意引导的方法,要有趣且有效,多样且到位。这节课首先展示几幅大雁飞翔的图片,然后讲一讲大雁迁徙的生活习性及常识,然后请学生们示范表演大雁飞的动作,通过带领学生用优美、放松、协调创编动作,让学生尽情的唱,尽情的演。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采用同桌互相合作的精神,初次感受大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目标:1、用柔美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歌曲《雁群飞》2、找出歌曲中相同的部分并唱准音高和66│6—│22│2—│的演唱3、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朋友之间有爱团结、亲如兄弟的美好情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以有感情的、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歌曲。教学难点:找出歌曲中相同的部分并唱准音高和66│6—│22│2—│的演唱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聆听歌曲(一)初听1、歌曲唱的是谁?(大雁)2、歌曲中唱到“西风起,雁群(飞)”教师做飞翔的动作3、找学生做飞的动作:一个、一组、全班。西风起,***你现在就是一只大雁,做飞的动作。4、出示多媒体介绍大雁习性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之一,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你知道大雁为什么总是整齐的排成“人”或“一”字形飞行吗?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更省力。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利用这股气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伊啊,伊啊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所以大雁从不单飞。(二)复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优美抒情、稍慢)(三)再听1、你还记住哪句歌词?2、教师小结:大雁快乐的翱翔,无论是晴天或是下雨,它们快乐的一起飞翔,谁也不掉队。它们飞过绿油油的田野,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终于飞回了温暖的家园。三、节奏练习1、出示节奏,教师示范2、学生同教师一起练习四、学读歌词1、教师播放(电子琴)四二拍节奏,教师示范读歌词2、学生随四二拍节奏齐说歌词3、加上飞的动作读歌词五、学唱歌曲1、聆听教师范唱2、提问:这首歌曲一共有六个乐句,歌曲中哪些相同的乐句?(1和5,2和6)3、学唱相同乐句(1和5,2和6)——教师边弹边范唱,学生随琴与师演唱。(教师教唱第一乐句,学生随琴唱第五乐句)——学生随琴演唱4、学唱第三和第四乐句5、完整随琴演唱6、解决难点演唱66│6—│和22│2—(曲和词)——加手势承受琴演唱——随琴演唱7、歌曲处理⑴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唱的更好听?(亲切,优美有感情演唱、注意声音轻声高位置、加动作)⑵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⑶根据歌曲的特点用不同的形式演唱:领唱齐唱还用什么方式演唱?相同乐句男女生分别演唱⑷加动作演唱:“排成……”一横排聚集,“飞来飞去……”散开8、知识拓展听藏族歌曲《大雁》9、渗透道德教育:⑴大雁有家,你们家都有谁?⑵教师过度语:老师和同学也有一个家班级和学校,让我们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雁群飞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