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学与教——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方式应城市田店初中畅文内容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学生认知规律和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以及教学实践对目前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与教的问题作一归纳,并陈述一孔之见。关键词:知识技能、目标:、兴趣、情趣、探究、互助、和谐一、学与教的理论依据。1、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初中阶段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生活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6)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7)高兼容性、高表现性、高交互性、高共享性、高开发性的技术特征二、学与教的方式。1、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的时候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1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参评论文了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2、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七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首先教师先展示一下本节课的学生要完成的作业或作品,这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学生的任务,教师布置的任务最好能够达到分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