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颖上县谢桥镇化西小学:林思梅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因为教学后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课堂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生”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楠,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教学质量,可结果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实际出发、就课堂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的过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认搭建桥梁,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物进行对比,熟悉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而懂的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就引出了“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二.加强自身体验、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个杯里放入一个螺丝毛,让他人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升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平面上升得少,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犹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子、圆锥等底等高在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评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电的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