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孩子人生的素质教育【内容摘要】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客观地道出了培养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当今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一个知礼仪,有爱心,懂感恩的未来接班人,是我们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任务与责任。【关键词】幼儿礼仪爱心感恩礼仪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文化,自古就有“礼多人不怪”的古训,“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无论是二千多年前或是在更遥远的未来,我们都应将这项文化传承延伸下去,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在提速,让很多家长都已忽视了这项文化。还有频频发生的社会事件,如“药家鑫事件”———西安音乐学院2008级学生药家鑫,深夜驾着私家车看望女友,途中撞倒骑电动自行车的女服务员张萌(化名),下车后发现张萌在看自已的车牌号码,药家鑫便拿出刀子,对张萌连捅8刀,致其死亡。“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某因生活的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里,黄某饮用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去世。”公务员杀妻碎尸案”———阳江公务员周腾越在家与妻子发生激烈争吵,周腾越随即用铁锤和木板将妻子杀死,并残忍将妻子尸体肢解为63块,装入塑料袋运往50多公里外的乡间竹林掩埋。“小悦悦事件”———年幼的小悦悦被车碾过,18名路人默然经过不施救,结果是拾荒阿婆陈贤妹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件件个案,一个个漠视生命的灵魂,一颗颗扭曲的心灵,让人痛心,令人发指,叫人心惊胆战与恐怖。但让人恐怖的不是药家鑫的刀子,不是林某的毒药,不是周腾越的锤子,而是人心。要拯救人心,先要从人们的素质教育着手,要进行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抓起。幼儿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明天的太阳。现在的孩子,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富裕的一代,孤独的一代,更是自我的一代,很多家庭都是围着一个孩子打转的生长环境,孩子们一个个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家长们把他们服侍得好好的,要什么给什么,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导致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礼仪是什么,礼貌是什么,很多都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自私自利,冷漠,傲慢,好强,贪心,懒惰,爱发脾气,耍性子。在公共场合或身边周围,很多时候都会发现有乱扔垃圾,说粗言畏语,不会文明接打电话,或待人接物中的失礼现象等,特别是孩子们上学老人家拿书包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都习以为常,并不会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当这一现象让孩子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时,1孩子的行为习惯等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孩子们会出现事事都需要大人代劳的现象,也容易出现“我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事情”的想法,这样会让孩子们的依赖心理越发严重。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也是模仿能力很强的时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教会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需要从小开始打好根基,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除了会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外,懂得关爱和尊重别人,懂得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在孩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着重的不应该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我们应注意教育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首先老师做好榜样,教师每天站在班门口接待,都面带微笑,鞠躬低头主动向家长和幼儿打招呼问好,说:“小朋友,早上好!”放学时,也面带微笑,鞠躬低头主动向家长和幼儿道别:“小朋友,再见!”幼儿对老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还有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你好!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不难发现,班上活跃的孩子基本都是比较主动做到,于是有一天我请了班上行为、礼貌都较好的关祈小朋友来起一个榜样作用,在班上经常表扬关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