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1949年10月------1956年底1949年10月----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53年-----1956年底(三大改造时期)2.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66年------1976年4.1978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曲折发展知识结构知识结构重点重点::50-70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农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农村、城市体制村、城市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开放格局特点格局特点一一.50-70.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设1.4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发展2.53-56年:三大改造时期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①“一五”计划(53-57):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体系、工业布局)②三大改造(53-56):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4.66-76年:十年文革(“左”倾错误恶性膨胀)①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②1958年: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③59-61三年困难和八字方针提出(纠错)3.56-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根本性变革知识结构知识结构重点重点::50-70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农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农村、城市体制村、城市体制改革改革;;开放开放格局特点格局特点二二..农村、城市体制改革农村、城市体制改革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四川省)特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有权、使用权分离)3.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心:增强企业活力;目标:现代企业制度)三三..对外开发格局的形成对外开发格局的形成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原因?)2.沿海开放城市:1984第一批14个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珠江三角洲、长江、环渤海湾4.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提出;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建国以来农业政策的发展变化:1.1953-1956年三大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有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2.1958-1978年人民公社——强调公有制程度,平均分配——三年经济困难;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3.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粮食产量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建国以来工业政策的发展变化:1.1953-1956年三大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生产有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所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2.1958-1978年大跃进——大办工业、大炼钢铁——三年经济困难;忽视了客观规律。3.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4、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小康,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化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大炼钢铁——15年超英赶美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教训:尊重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共产风教训: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原因:左倾错误思想;对国情认不清表现:大跃进—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片面强掉公有制程度,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结果:出现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教训: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北京)转折——拨乱反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