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单元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Fe—56Cu—64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A.液态溴化氢B.蔗糖C.铝D.稀硝酸【解析】溴化氢是电解质,但液态时不导电,A正确。蔗糖是非电解质,Al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稀硝酸为混合物,能导电,但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答案】A2.氨水中所含有的分子和离子有()①NH②H2O③NH3④NH3·H2O⑤H+⑥OH-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NH3溶于水大部分与H2O反应生成NH3·H2O。NH3·H2O少部分发生电离,NH3·H2ONH+OH-。溶液中还存在H2O的电离平衡:H2OH++OH-。故存在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OH-、H+。【答案】D3.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4℃时,纯水的pH=7B.温度升高,纯水中的c(H+)增大,c(OH-)减小C.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D.向水中加入酸或碱,都可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减小【解析】25℃时纯水的pH=7,A错;升温,水的电离程度增加,c(OH-)和c(H+)均增大,B错;水是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C对;水的离子积与温度有关,加入酸或碱均能抑制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D错。【答案】C4.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①25℃时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④0.1mol·L-1HNO2溶液的pH=2.1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解析】25℃时NaNO2溶液pH>7,说明NO水解,则HNO2为弱酸,①符合。②溶液导电性差,有可能是HNO2的浓度小,不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HNO2不与Na2SO4反应,只能说明HNO2的酸性小于H2SO4,不能说明HNO2是弱酸。④说明HNO2未完全电离,则HNO2是弱电解质。【答案】C5.25℃时,0.1mol/L稀醋酸加水稀释,如图中的纵坐标y可以是()A.溶液的pHB.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溶液的导电能力D.醋酸的电离程度【解析】0.1mol/L稀醋酸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n(H+)增大,但c(H+)减小,因此pH增大,A、D错误;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因此稀释时电离平衡常数不变,B错误;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降低,C正确。【答案】C6.下列水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c(NH)=c(Cl-)的NH4Cl溶液B.c(H+)=1.0×10-7mol·L-1的溶液C.pH=7的溶液D.室温下将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解析】水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是室温,故pH=7或c(H+)=10-7mol/L时,溶液不一定呈中性;选项D中由于不知酸、碱的相对强弱,故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NH4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H)+c(H+)=c(Cl-)+c(OH-),因c(NH)=c(Cl-)。则c(OH-)=c(H+),溶液一定呈中性。【答案】A7.在有白色固体ZnS存在的饱和溶液中滴加适量CuSO4溶液,产生的实验现象是()A.固体逐渐溶解,最后消失B.固体由白色变为黑色C.固体有颜色变化但质量不变D.固体逐渐增多但颜色不变【解析】ZnS为白色固体,向其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CuSO4溶液,生成更难溶于水的CuS黑色沉淀,B正确。【答案】B8.从植物花汁中提取的一种有机HIn,可做酸碱指示剂,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In(红色)H++In-(黄色),对上述平衡解释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加入盐酸后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溶液显红色C.加入NaOH溶液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显黄色D.加入NaHSO4溶液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显黄色【解析】电离吸热,升温,电离平衡正向移动,A对;加入盐酸,则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显红色,B对;加入NaOH,与H+反应,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显黄色,C对,加入NaHSO4溶液,NaHSO4===Na++H++SO,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错。【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