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引路]案例1:《降水与降水的分布》观察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策略和目标达成度一、课堂实录教学片段:(三)降水量的测定教师活动:1.播放课外活动小组实地观测的录像,并通过暂停键控制。2.提问:a.降水量是利用什么来测定的?b.记录单位?c.日降水量如何测得?d.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1.观看录像2.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判断与选择(四)降水的季节变化1.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气象观测员,收集了该地一年各月降水情况,现在把结果展示一下。2.开展“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地理实验活动。每组活动用具准备:在每个架上插入标有月份的12个试管;定量的带颜色的水溶液。3.教师提问:a.说明自己生活的地区b.该地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哪几个月降水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4.教师提供苏州市多年月均降水量的数据。学生活动:1.每组学生将水溶液随意注入12个试管。2.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自己的作品,得出小组结论。3.学生展示作品,并总结该降水类型区的特点。4.学生素描该降水区的降水柱状图,感受由立体向平面转绘的过程。5.学生展示、说明自己粗画的降水柱状图。6.学生间比较、互评,同时说出画降水柱状图应注意事项:有无刻度,有无单位等。7.学生根据数据,准确绘制苏州市多年降水量柱状图。二、案例分析1.观察主题的确定通过前一节有关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的学习,学生对影响气候的要素之二降水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本教学案例中,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自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补充相关知识,采用了多媒体、地理实验等手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建构的原则。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特点,明确学生在教学中哪些地方会出现难点,又为什么会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预设,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对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的策略和目标达成度的观察”,我们可以对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突破”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对这一观察主题的细致观察和放大,探讨重难点突破的有效策略,是我们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2.方法与工具的选择明确了“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和目标达成度”这一观察主题,接下来就要考虑观察的方法与工具:是定量观察还是定性观察,或是两者的结合;选择怎样的量表来进行观察的记录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是定量记录的量表,还是采用田野笔记的形式,或是根据有关量表和本课堂观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相关量表?在本案例中,可以采用如下量表进行课堂观察记录:教学中重点、难点突破策略和目标达成度的观察记录表课题执教者知识点(重点或难点)教学依托的课程资源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师开发的课程资源重难点教学用时铺垫教学用时(分)突破教学用时重难点突破的教学过程教学的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实验、讨论等)师生互动监控与反馈反馈的方式监控调节的方式教学设计的思路和依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评价(平望二中朱少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