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新理念和实践探讨湘潭教育学院院长程正彪zhengbiao080@163.com我们要“敏锐”的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是一场全新的“赛局”,有着与以往不同的赛场“规则”。谁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它,跑在前头,谁就是赢家。解决问题往往有一些基本思路。而现实的挑战要求我们“改变基本思路”。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创造未来,必须“挑战自我”。本讲主题:一、充分认识变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国教育必须攀登国际教育的制高点(二)数码技术、基因工程和互联网的发展要求改变学校的秩序和规则▲互联网为什么能改变人类的一切?▲缩小了时间与空间对人类的行为约束▲虚拟现实成为可能,它扩大了人的验证想象的能力▲符号互换提高了人类沟通的能力▲人机互动扩大了人的工作范围的能力▲自我修复是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信息资源的增值效益教师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及其演化1、信息素养最早提出美国、保罗、车可斯基1974年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能力”2、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传播与技术协会1989年《关于信息素养的报告》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探索、评估、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1998年全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区责任三个方面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1)信息素养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2)独立学习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3)社会责任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含义:从技术层上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对信息的修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可以规划为三个方面:技术层面、智力层面和非智力层面1、技术层面上: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媒工具获取信息。(1)会用工具(2)阅读能力(3)写作能力(4)运算能力2、智力层面上:掌握信息处理能力和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的应用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2)加工处理信息(3)生成表达信息3、非智力层面上: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积极的信息意识态度(1)信息伦理道德修养(2)信息意识信息时代教师观念的更新1、转变传统的学校观2、转变传统的教学观3、转变传统的教师观4、转变传统的学生观5、转变传统的媒体观6、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观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1、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2、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设计者和人际交往的指导者3、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成为同行和学生的合作者5、成为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6、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7、成为信息技术学习的生存者(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发展优质教育▲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重组,扩大了优质教育的社会效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可能成为地区新的增长点▲正确引导教育的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费(四)人类将进入学习化社会▲组织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纪恩)▲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优势是克服障碍去学习。最好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