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上)第30~31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材简析]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教材在引出除法概念之前,首先让学生认识平均分,比较充分地参与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本节课安排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1让学生把六个桃分成两堆,比较不同的分法,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试一试”让学生初步练习平均分物体。例2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试一试”让学生操作学具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的活动,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想想做做”安排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进一步练习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分物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加以运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可能由于太想把今天的课上好,所以昨天晚上茅老师做了一个关于你们的梦。孩子们,想知道是什么梦吗?设计意图: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心理特征,大都喜欢听故事,所以想借此“做梦”引发的小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上提到梦中关于这帮学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二、讲诉梦境,探究新知。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1)讲诉故事,呈现难题:由于太想和你们上好今天的课,茅老师昨晚很早就上床休息了,也很快睡着了。突然,茅老师醒了,发现自己被一群很小的小人抬着当我在挣扎的时候。我被这群小人带到了一个头戴皇冠的国王面前,我这才知道我被带到了小人国!当时我害怕极了!这时,国王发话了,他说:“听说你是个老师,那我这有一道难题请你帮忙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杀了你!”我一听,更害怕了,当我看到题目时,我头脑一片空白,我流着泪说:“对不起,我不会!”只见国王凶神恶煞,就在他想派人杀我时,远远传来一阵喊声:“茅老师,我们来了,我们来帮你解答!”我一看,原来是整个二(1)班的学生都来了,当时我笑啊笑啊,就醒了!但醒来头脑里还记得那道难题,所以今天我就想看看你们能帮茅老师解决难题吗?课件出示难题:呈现六个桃,让学生任意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学生拿圆片代替桃摆一摆)设计意图:请学生帮忙,彰显出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2)解决难题: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桃片展现在黑板上。(可能有: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两个,一堆4个;分成两堆,每堆3个······)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分一分,展现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学习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3)探究“平均分”。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刚才老师发现,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那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发分成两类吗?同座位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当学生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发: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让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集体读一读。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几个,每份有几个?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1)让学生同桌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2)集体交流,发表意见。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两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分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