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能在地图上量出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出实际的距离。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图分析,使学习过程变成应用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从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比例尺的使用方法,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中国政区和地形图、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地形图等。(2)学生准备:复习小学阶段比例尺的相关的内容;预习新课、测量本教室的长和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地图。同学们,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地图吗?下面我们一起看一幅地图投影“台湾岛”图[教师提问]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生观察课本插图或投影图,分组讨论并回答(分组讨论有利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从地图上找到这么多地理事物,可你们获取的方式、方法不一定相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看地图[教师板书]第三节地图[教师讲解]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地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在反映地面景物时,要对他们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因此,一般来说,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比例尺。[教师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教师检查]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学生回答]长60厘米宽40厘米.[教师提问]下面我们绘一幅教室的平面图,你打算怎么绘?[学生绘图]结果大小肯定不大一致[教师讲解]图的大小不一,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选择的比例尺不同。现在,假如我们用图上1厘米代表60厘米长,请你计算一下比实际缩小了多少倍?[学生计算][教师小结]这仅是绘的课桌地图,都要缩小60倍,那么如果绘制一幅滨海县、江苏省、中国乃至世界地图是不是更要缩小呢?[教师承转]其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那么谁能给其下个定义呢?怎样计算?[学生读书回答]①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②公式:[教师提示]公式中,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一般是千米。所以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时才可计算。[教师板书]①定义②公式[教师提问]会计算比例尺了,你知道比例尺一般怎样表示吗?[学生读书回答]①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②数字式:即写成1:M[教师提问]除了以上两种表示方式,还有吗?[学生读图]指导学生读《地图册》;有三种表示方法,除了以上的两种外,还有一种:文字式(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教师板书]③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教师提问]你能用这三种表示方式来表达刚才所绘制的课桌地图的比例尺吗?[学生回答])数字式:或1:60线段式: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厘米。[教师挂图]把世界政区图,东西半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等有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挂图分给每小组一张,要求学生凭自己手中的图回答三种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学生练习1]请填出下表中所给比例尺的其他两种方式提示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千米换算成厘米,要在数字后面加五个零。反之,要去掉五个零[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教材“台湾岛”图上量算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先用直尺量出二市直线距离约7.2厘米,在据比例尺计算出二市的直线实地距离约是288千米。[承转提问]你能比较表中三个比例尺的大小吗?[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回答:C最大[学生小结]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所以比较前应先统一换算成数字式。[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到教材P22活动3”(1)学生比较图1.31和1.32,组内讨论完成第(1)问:中国图范围大,北京图内容详细,北京图比例尺大(2)学生组内集体完成第(2)问题,选择恰当的地图。[学生练习2]图幅相同的...